武曲星君被犬欺01
赵诚这个倒霉蛋已经很久没有替自己做过决定了。在他看来,他这一辈子,全都是被逼的。二十五岁的时候,“为早逝的父亲下葬,为滥赌的母亲还债,为重病的兄长治病”,他被迫入赘了唐家。唐家是个大家族,在辽东丶吉林丶长白山周围有不少産业。大当家的唐嗣元年近六十,膝下无子,只有个女儿,便想着要找个上门女婿。选中赵诚当女婿,名义上当然有很多理由:他在唐家打工几年,一直听话卖力,无不良嗜好,是个老实人;家境不好,容易控制;关系背景单纯,不怕惹出祸事来。然而其实,最最重要的真正原因就只有一个,这个原因简单得可怕也可笑——这小子长得太帅了,一看就是个君子!他这一身英雄形貌有多惊人呢?用“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等等这种凡人的辞藻很难形容个真切。倒是有一件事可以佐证:一次过年,赵诚在门口挂红灯笼。红光照在他脸上,路过的几个老乡见到了,以为是关圣帝君再世,武曲星君下凡,当场就全都跪下了,不住地给赵诚磕头。老话常说“相由心生”。老唐家上下反正是信了,只看长相就笃定赵诚将来必成大器。有他来当这个女婿,一定能保唐家香火永续丶家道亨通。很遗憾,一个人长得一身正气,也未必真就是什麽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不然也不会有老话说“人不可貌相”。赵诚就是这麽一个“粽子人”,表面上棱角分明丶淡泊俊雅,真的剥开了皮,里面软糯无比,一根骨头都找不着。奇妙的是,唐家也不需要什麽英雄来力挽狂澜。家长唐嗣元去世之後,赵诚接任为一家之主。他这个家长啥也没学会,唯独是练就了一套说空话说废话的功夫。兴旺的家族不需要什麽领导,家长也不需要真的干什麽事情。家族里各房各支都有自己的本事,自己的産业,各项业务各个环节都有专业之人负责,运转顺畅。赵诚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出来说些和稀泥的场面话,演出一副“德高望重”的样子,事情就都能自行解决。久而久之,大家真的相信,家族发展有赵诚的一份功劳,这个家长干得不错。没办法,人长得帅,说什麽…
赵诚这个倒霉蛋已经很久没有替自己做过决定了。
在他看来,他这一辈子,全都是被逼的。
二十五岁的时候,“为早逝的父亲下葬,为滥赌的母亲还债,为重病的兄长治病”,他被迫入赘了唐家。
唐家是个大家族,在辽东丶吉林丶长白山周围有不少産业。大当家的唐嗣元年近六十,膝下无子,只有个女儿,便想着要找个上门女婿。
选中赵诚当女婿,名义上当然有很多理由:他在唐家打工几年,一直听话卖力,无不良嗜好,是个老实人;家境不好,容易控制;关系背景单纯,不怕惹出祸事来。
然而其实,最最重要的真正原因就只有一个,这个原因简单得可怕也可笑——这小子长得太帅了,一看就是个君子!
他这一身英雄形貌有多惊人呢?用“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等等这种凡人的辞藻很难形容个真切。倒是有一件事可以佐证:一次过年,赵诚在门口挂红灯笼。红光照在他脸上,路过的几个老乡见到了,以为是关圣帝君再世,武曲星君下凡,当场就全都跪下了,不住地给赵诚磕头。
老话常说“相由心生”。老唐家上下反正是信了,只看长相就笃定赵诚将来必成大器。有他来当这个女婿,一定能保唐家香火永续丶家道亨通。
很遗憾,一个人长得一身正气,也未必真就是什麽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不然也不会有老话说“人不可貌相”。
赵诚就是这麽一个“粽子人”,表面上棱角分明丶淡泊俊雅,真的剥开了皮,里面软糯无比,一根骨头都找不着。
奇妙的是,唐家也不需要什麽英雄来力挽狂澜。
家长唐嗣元去世之後,赵诚接任为一家之主。他这个家长啥也没学会,唯独是练就了一套说空话说废话的功夫。
兴旺的家族不需要什麽领导,家长也不需要真的干什麽事情。家族里各房各支都有自己的本事,自己的産业,各项业务各个环节都有专业之人负责,运转顺畅。赵诚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出来说些和稀泥的场面话,演出一副“德高望重”的样子,事情就都能自行解决。久而久之,大家真的相信,家族发展有赵诚的一份功劳,这个家长干得不错。
没办法,人长得帅,说什麽都对。赵诚莫名其妙就越来越德高望重了。赵诚的演技也越来越精湛了。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演出“君子”应有的表现,保住“君子”的形象。
如果是在太平的时代,他也许真的可能就这样德高望重演一辈子“君子”。
很可惜,1915年,要保住“君子”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将东北一半卖了给日本。满铁经营的铁道线路如同一条巨大的吸血毒虫,给东北的格局带来剧变。唐家也不可避免被卷入其中。
赵诚做了两个互掐的决定:一是,帮日本人卖鸦片;二是,开报社骂日本人。
卖鸦片,在赵诚看来,是无奈之举,是被逼的。
唐家的産业受了日本势力的挤压,遇到了生存危机。终于,大家真的需要一家之主来做事情丶拿主意了。一直以来,除了演个德高望重,扯点片儿汤话,啥也不会的赵诚,当然是一筹莫展。
正巧,一个叫杜清河的买办找到了赵诚。满铁株式会社要在东北卖鸦片,要找一些当地的合作商代理商。卖鸦片是个缺德的买卖,唐家人当然是瞧不起的,如果肯做,唐嗣元那一代早就做了。可是按杜清河的说法,唐家现在如果不配合,只会更受欺压,这家恐怕就要倒了。
赵诚怕了,“君子”怎麽能倒啊。他自己单独起了个摊子,面子上假装成倒腾药材的生意,同时暗地里帮日本人卖鸦片,不让那些一身正气的唐家人知道。鸦片的门一开,赵诚就彻底被拉下水了,各种各样见不得人的买卖就都找上门来了。没办法,只能一条路走到黑越陷越深。不然怎麽办呢?难道重新回去过穷日子麽?
这下好了,赵诚第一次出面做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而且还是在家族危难之际,扶大厦于将倾,拯救了一大家子人的生计。“君子”之名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开报社,在赵诚看来,也是无奈之举,是被逼的。
“二十一条”进一步引发了全国范围的革命思潮与反日运动。被出卖的东北人,情绪当然最为激烈,不骂两句日本人,那是不可以的。
唐家一直有子弟学堂,学堂老师教了很多新知识新思想。一大帮年轻一代的唐家子弟围着家主赵诚,要为抗日做出表率。要求开报社,宣传先进思想。还要“君子”赵诚挂名当社长,帮报社打出知名度。赵诚要是不同意,就是懦夫,就是叛国。
赵诚怕了,“君子”怎麽能不同意啊,赶紧花钱消灾吧。孩子们想开报社那就开吧。不然怎麽办呢?难道承认自己不是“君子”,而是懦夫?
好在是卖鸦片挣了钱,办个报社也没多少钱,能让家里这些“进步青年”消停有个事情做,可以说已经很划算了。至于挂名社长,好像也没什麽坏处,无非就是随便说几句漂亮话,演一下德高望重,这些“君子”戏码赵诚已经驾轻就熟了。
就是这两个互掐的决定,把赵诚折磨得死去活来。
卖鸦片遇上过几次黑帮火拼丶土匪抢劫,赵诚中过两次枪;报社遇上过几次恶霸打砸丶特务搜查,赵诚也受过两次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