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亦能覆舟怎么读 > 半边天(第2页)

半边天(第2页)

谢灵然穿梭其间,时而指导针法,检查成品;时而查看药炉,教授辨认药材。她神情专注沉稳,仿佛这不是在教坊司,而是在某个医馆或工坊。

她的冷静感染了衆人,连最初怀疑的人,也渐渐沉下心来,投入手中的活计。

红绡默默地看着谢灵然忙碌的背影,第一次觉得,这个当初她处处针对的女子,身上有一种她从未在教坊司其他女子身上见过的力量。

那不仅仅是美丽,不仅仅是有才情,而是一种能在一片泥泞中,硬生生辟出一条路来的坚韧和智慧。

郜溪偶尔会在深夜悄然来访,带来外界的消息。

朝堂上的争斗愈发激烈,她父亲的旧部联合一些忠直之臣,不断发难,指控当年构陷武将的奸佞,与北狄入侵的军情急报交织。

京城气氛空前紧张。战争风声越来越紧,城内已经开始大批量征调物资和壮丁。

“快了,”郜溪对谢灵然说,“你们要尽快做出些成效,我才好借势说话。”

谢灵然点头,带领姐妹们日夜赶工。

第一批缝制好的衣物和简单的药包被送了出去。虽然数量不多,但针脚细密,做工扎实,得到了接收官员的赞许。

太监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

时机终于到了。一日,郜溪派人传信:已成。

朝堂之上,关于教坊司女子为国出力一事的议论,被谢父昔日交好的文官王羽宁顺势提起。

一些武将也褒奖这些女子的“深明大义”,对比某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并委婉提出,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法,若能激励更多“戴罪之身”或普通百姓为国出力,于战局有利。

与此同时,北狄攻势加剧,边关告急文书雪片般飞来,朝廷急需稳定後方,激励民心。

在多方因素的推动下,一道特令终于下达:教坊司中参与赶制军需之女子,若成效显着,且愿离司者,可准其脱籍,自谋生路,然仍需登记在册,不得离开京城。

消息传到教坊司,衆人皆寂。

自由,这个她们从未奢望的东西,竟然真的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露出了微光。

太监宣读了命令,看着这群喜极而泣的女子,语气也缓和了些:“你们倒是好运道,赶上这时候。上头说了,活儿不能停,直到战事结束。”

“此後,愿意走的,做完手头这批活计,登记了就可以离开。以後是好是歹,就看你们自己的造化了。”

大部分女子选择了离开。她们拿着那纸薄薄的脱籍文书,如同捧着千斤重宝,走出教坊司大门时,脚步都是虚浮的,阳光刺得她们睁不开眼,却也舍不得闭上。

谢灵然和红绡是最後一批走的。她们监督着完成了最後一批物资的交接。

站在教坊司门外,红绡看着谢灵然,问:“停云,我们接下来去哪?”

她已不自觉地将谢灵然视为主心骨。

谢灵然望着街上稀疏的行人,偶尔匆忙走过的兵士,道:“战事未歇,伤病者衆,药材布帛仍是急需。我们姐妹们最擅长的便是针线和处理伤布。我懂些医理,或可试着开一间小小的工坊,承接一些官府的活计,或者为城中医馆处理药草丶缝补伤布,总能活下去。”

她看向其他等待着的姐妹,眼瞳清澈坚定:“世道艰难,但我们有手有脚,总能挣出一条生路。聚在一起,互相帮衬,总好过各自飘零。”

姐妹们纷纷点头,眼中虽仍有茫然,但更多的是一种新生希望和踏实。

她们不再是教坊司里依附着男人欢笑取乐的花朵,而是要靠自己双手谋生的女子。

郜溪再次出现时,已换上了一身利落的劲装,眉宇间英气更胜往日。

她将一个小布包塞给谢灵然:“这是我的一点积蓄,你们初创工坊,需要本金。别推辞,这不是施舍,是我投资你们的‘深明大义’。”

她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决绝,“我要走了,去我该去的地方。”她父亲旧部已有人在军中站稳,她要去往更接近真相和战场的地方。

谢灵然没有推辞,接过布包,郑重道:“保重。”

“你们也是。”

郜溪深深看了她俩一眼,转身融入人群,背影挺拔如松。

谢灵然收回目光,对身边姐妹们轻声道:“我们走吧。”

一群女子,穿着素净的衣裳,拿着简单的行李,走向京城某个偏僻的院落。

战火仍在北方燃烧,朝堂的暗流并未停息,但在这京城的角落,一个由脱籍女子组成的小小工坊,悄无声息地开了张。里面传来裁剪声丶缝纫声丶捣药声,以及女子们充满生机的交谈声。

她们的路才刚刚开始,前路必然坎坷。

但她们终于用自己的力量,撬动了命运的一道缝隙,看到了缝隙之外,那片虽然广阔未知丶却属于女子的半边天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