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南栀知道,就知道狗蛋说的相似是什么了,实际上应该说是气质可能有些相似,都是从书香里获得的气息。不一样就在于南栀并不是死读书,所以身上还有灵动之气。“志存高远,你们夫子对你们两个也是存了很大的期盼啊!那往后我就叫你志高了。”南栀称赞道。刘志高赶紧点了点头,实际上,他也觉得狗蛋这个名字不怎么好听,可是没办法,家里人叫惯了,也只能由着他们了。“温书之前,我先问你几个问题。”南栀话一出口,刘志高瞬间坐直了身子。南栀心里发笑,果然,课堂被提问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的童年噩梦!“别紧张,不会回答也没有问题,我只是想要了解一下你的基础。”南栀温和的笑了笑,努力让刘志高不那么害怕。毕竟,如果刘志高一直这么忐忑,可能有些问题即便懂得也可能会一时忘记了怎么回答。“好。”刘志高点了点头,但是浑身的肌肉仍然僵硬着。南栀无奈的笑了笑,算了,自己循序渐进吧!“在夫子那里都学了什么?”南栀开口提问。“现在还在学习《诗》、《书》、《礼》、《乐》,不过还没有全部学习完。”刘志高恭恭敬敬的回答。“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南栀点了点头,“你如今这个年纪,也确实是学习这些的时候,听你目前说你已经入学两年,可有学完一小半?”(节选自《大戴礼保傅篇》)“《诗》、《书》已经学习了一半,但是《礼》、《乐》才刚刚开始学习。”刘志高有些不好意思,也不知道云欢姐姐会不会觉得他们的进度慢?“挺好的,那待明日开始,我们就将《诗》、《书》、《礼》、《乐》中你学过的回顾一遍,然后等翻了年,我带你学习余下的部分。”南栀给他说出自己的安排。“嗯。”刘志高点了点头,“夫子说,温故而知新,我听云欢姐姐的安排。”南栀朝着他笑了笑,“那可有接触六艺?”刘志高睁大了眼睛,难不成这些,南栀姐姐也会,“不曾。”南栀了然,也是,依着村里的条件,能有个夫子来教导学生小艺进行启蒙就不得了了,想六艺这些比较高雅的东西,那些夫子估计也没机会学习。“既然这样,那你可愿意日后跟随我学习六艺?”南栀询问。刘志高赶紧点了点头,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会错过呢,“云欢姐姐,我愿意的。”“好,既然这样说了,日后可不要怕苦。”南栀叮嘱。刘志高面色坚定,“我不怕苦的!”他虽然如今年纪不算大,但是自幼的生活也让他知道了,如今这个世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想要让自己家能够改门换庭、让自己的爹娘安享晚年,只有好好把握科举这条路。况且,自己家中本就不富裕,爹娘每年还是咬牙拿出那么多东西让自己交束脩,自己怎么可以不努力?“好,那我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南栀对此也不做评论,反正古人早熟,掐指算一算,等翻了年,刘志高应该也都十一岁了,是个小大人了,对待事情自是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用她过多议论。“云欢姐姐你说。”刘志高这会儿已经放松下来了。“若日后你为一地官员,某年,若有病发生在城外,你是选择关城门,还是开城门?”南栀缓缓开口,说出来一早就准备好的问题。实际上,前面的那些问题都只是过渡,这个问题才是她真正要问的。刘志高瞬间愣住了,即便是在学堂,夫子也都没有问过他们这些问题,怎么南栀姐姐一下子就问这个了呢?而且,这些东西自己也还没有学过呀!不过,他却没有以不会回答南栀,而是在错愕之后,低下头仔细思考起来。片刻后,刘志高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认真的回答南栀。“若是如姐姐说的这样,我会选择关闭城门。”“嗯?”南栀挑眉。刘志高认真的解释,“身为一地官员,自然应该是以百姓为重,姐姐说有病发生在城外,却没有说到底是什么疾病,万一是瘟疫之类的呢?自然还是应该以城中的百姓为重。”说完这些之后,他停顿了一下,看南栀没有说什么,就继续说了下去,“等安顿好城中的百姓之后,便派遣大夫去城外看看究竟是发生了什么疾病,然后尽力救治,在此期间,我也会尽快写奏折禀告给皇上。”南栀点了点头,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她只是用这个问题来考察学生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