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抛夫弃子之后by豪杰都休 >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良媛娘娘出事了(第2页)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良媛娘娘出事了(第2页)

太子幽幽看着他,眼底藏着一抹深意。王尚书顿时大惊,莫非殿下怀疑他会私吞赃款,故而露出如此表情?

可,既然殿下怀疑,为何还将此重任交给他?难道说,太子的眼神,有另外的深意?

皇长孙,是了,殿下吩咐皇长孙的百日宴一切从简,为了大晋的子民,甚至委屈自己膝下唯一的长子。太子身为储君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贤王的别院还有修筑的必要吗?

实在没必要了。

太子此举是告诉自己,谁才是大晋王朝真正的掌舵者,他一介旧臣,应该听从谁的命令。

若是之前,王尚书必定誓死追随圣上,可如今圣上日渐老迈,甚至做出一些昏聩的决定。如今更是偏疼贤王,甚至想借用原本应该下拨给百姓的官银,为贤王修筑别院。置百万生民于不顾。

圣上拳拳爱子之心,他自然可以理解。可天下万民都视圣上为君父,圣上是天下百姓的父亲,他不念着百姓,却把银钱全拨给自己儿子。做出此举,圣上必定失信于百姓。

而太子,如今也是皇长孙的父亲,却愿意在皇长孙百日宴上节省开支,以供灾中百姓度过难关。

同是父亲,怎麽做的事却完全不一样?王尚书身为臣子,无法置喙君上。但圣上逐渐老去,太子久行监国大权,换而言之,这天下迟早都是太子的。

他何必在这种小事上忤逆太子,而一味听从圣上之言?现在卖太子一个好,将来太子御极,还能稍微惦念着君臣旧谊。况且,圣上此举,本就不得民心。

王尚书细细在脑中思考一遍,最终决定——听太子的话。

王尚书走後,剩下的大臣手中的奏疏,也多半是关于内帑之事。太子在前面已经表达了自己态度,其他官员胆战心惊,生怕自己手中的奏报令太子心生不喜。只是随意汇报不敢多说,得到太子准许後,便脚底抹油溜了。

就这麽将那几位大臣打发走,时间已经差不多过去两个时辰了。

太子被方才的事烦恼着,只觉血气上涌,太阳xue突突地跳,整个人感觉有些不好。

李福为太子奉上热茶,在旁劝解道:“殿下忙了这麽久,不若休息片刻,再继续处理政务?”

太子摇头,努力压抑心中升腾起来的莫名恐慌,“国事艰难如此,孤怎麽能安心休息!”把热茶灌了几口後,又继续伏在案上,处理剩下的奏章。可手中朱笔迟迟未落下,太子捂住心口,总觉得有些不安。

可这莫名其妙的不安之感,到底从何而来?

他蹙着眉,神色有些慌张,怔愣片刻後,将迟迟未落下的朱笔搁置一旁,擡首问李福:“良媛与公主出去赏花,可曾回来了?”

李福一直伺候在太子身边,对东宫之事也不十分清楚,恭谨回:“奴婢也不知,不若现在派个侍卫回去问问?”

李琤点头。这股莫名的心悸之感,令他心中有几分隐忧,难道,良媛那里遇到了什麽不好,还是,府上的小皇孙又生病哭闹了?

现在身体的一系列不安,是为了提醒自己吗?可良媛是跟着洛华出去的,他虽没有派出青龙卫跟随,但洛华身边可是跟着一衆侍卫。

若遇到什麽意外,侍卫们肯定首先上前保护她们。李琤修长的指骨支在额头上,缓缓松了口气。

定然是他想多了。可能今日出门发生了太多意外之事,让他对这等鬼神之说有了忌惮。

李琤试图掩下心中的慌乱,不安的情绪撕扯着自己,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若她出门时,他派暗卫跟着,断能保证万无一失。

本来他想让几个青龙卫在暗处保护的,但梁含章说只是跟公主出去一趟而已,没必要搞得兴师动衆。

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子和公主发生什麽龃龉。

可李琤想说,这并不兴师动衆。他只是派几个暗卫跟着,又不露脸,怎麽就兴师动衆了?太子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夫纲不振,这等大事上,他竟然听从了女人的话。

往後不可这般了,太子如是想。他作为储君,得在良媛面前树立一些威严,让她的妻不敢忤逆自己。但,这样的威严又不能太过,以至于良媛疏远了他。

这二者之间,该怎样平衡才好呢?

李琤想不出,也不愿往下想。其实,他与良媛如今的相处方式,也是轻松愉快的。他不想打破这样的平衡,夫纲不振就不振罢,索性往後遇到这等人身安全之事,他对良媛多嘱咐几遍就行了。

太子时而蹙眉,时而眉眼舒展,时而喃喃自语,弄得伺候在旁边的李福一头雾水。不过,老总管显然已经习惯了。

太子在其他正事上可以保持冷静,保持端肃沉稳,偏偏一遇到关于良媛娘娘的事,就跟从未尝过男女之情的毛头小子一般,东想西想,这也担心那也担心,生怕哪里惹了良媛不喜。

李福很想提醒自家殿下,殿下可是太子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除了皇帝在他头上压着,他还怕过谁?

可如今,面对着这样一位小娘子,竟然开始患得患失了。

果真是美人乡,英雄冢。饶是贤名如太子,也逃不过这亘古真理。

却说这边,太子正出神思索着,突然听到耳边传来一阵清脆的碎裂之声。循着声音往地上望去,只见一个精致的盒子躺在地上,匆忙打开一看,发现自己精心为良媛准备的羊脂玉手镯,就这麽被摔碎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