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嫁给一个小佐领(清穿) 空巢独居客 > 上书房的小破孩们(第1页)

上书房的小破孩们(第1页)

上书房的小破孩们

大阿哥这态度让毓朗有些心惊,毕竟人不会无缘无故的傲慢无礼。大阿哥虽说是长兄,但天地君亲师,君排在亲前面。对于大阿哥来说太子先是君才是弟弟,他这般姿态实在有些过于狂妄了。

狂妄,想到这个词毓朗默默在心里顿了一顿。昨晚上他还觉得索额图狂妄,现在又来了个大阿哥,怎麽不管是拥立太子的还是觊觎太子之位的都这个态度。

毓朗没那麽看得清眼下的局势,更加摸不透朝堂上的局势,不过他身为一个习武之人的本能还在。

若是同伴和敌人都呈现出一种狂妄,甚至哪边都控制不住的时候,那这个人肯定是出于一种很难受很被压制的状态。说得再直白一些,太子眼下的处境像是一头困兽,想要虎啸山林却又束手束脚。

想通了这个关窍的毓朗心里有点儿难受,他早就知道太子的处境别扭难受,但他还是不明白怎麽会有一个当阿玛的这麽……

毓朗跟在胤礽身後想了好一会儿,直到主动擡手替太子推开第一进院落正屋的门,心里才突然蹦出两个字:拧巴。

万岁爷肯定对太子寄予厚望,要不然不可能把太子之位给他。太子不光是太子,当胤礽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天起,整个赫舍里家也跟着鸡犬升天,从此就跟满洲别的世家不一样了。

毓朗作为旁支,嘴上说着自家这一支落魄了不如当年了,但那是跟索额图和一等公府比。真要往外头去比较,他毓朗走哪儿也是有一号的爷。正黄旗里这麽多佐领,毓朗十二岁承袭至今没人敢欺负,说到底也是沾了元後和太子爷的光。

就毓朗这种不入流的旁支都得了这麽大的好处,就更别提太子本人了。这种把整个天下捧着塞到手心里的好,便是只有三分真心也是世间难得。

可天家父子不光是父子还是君臣,当阿玛的有多喜欢这个儿子,为君者就有多忌惮他的继任者,就像老狮王和渐渐长成的新狮王一样,早晚有一天他们之间会要决出高下生死。

只不过太子比没上位的小狮王更重要,皇上不可能真的把太子一口咬死,只能以这种暧昧不明且来回反复的态度驱使其他人,让太子维持在这种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起的状态下。直至有一天他彻底老迈,那个时候或许才能真正心甘情愿扶太子上位。

毓朗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毕竟额尔赫在的时候东院就他一个儿子,额尔赫不在了家中能承袭的佐领就成了自己,没有一丝丝意外更加没有一丝丝阻碍。

心里想着这些,小卡拉米毓朗甚至有一瞬间觉得太子也挺可怜的,同情心一起态度就更殷勤了些,连太子要进门他都先何玉柱一步去开门。

弄得胤礽都忍不住侧头多看了他两眼,何玉柱更是一脸莫名奇怪毓大人什麽时候学会伺候人的本事了。

毓朗嘴再甜那也是赫舍里家娇养大的小爷,看眉眼高低伺候主子这事上他真不行,在太子爷跟前当差的时候,好几次都是太子爷明说自己要什麽毓朗才上前伺候。

人家干完活儿还挺骄傲,一副主子你看我多能干的样子要不再夸夸我的样子,弄得人都没脾气。

今儿是抽了哪门子的风还来抢自己的活儿,也不看他是不是伺候人的那块料,推门就推门那麽用力干什麽,屋里正上课的先生都要被吓死了。

被何玉柱这麽一瞪,毓朗也回过神来。他倒是不觉得自己这门开得不好,只是反应过来自己有什麽资格同情太子,他都是太子了还需要谁来同情。

别说只是被万岁爷来回折腾,便是只剩一口气,只要还给人留一口气,看看换个人问他愿不愿意受这番罪,恐怕十之八九都拒绝不了,权利这东西实在是太延年益寿了。

心里绕了一大圈,其实不过几步路的功夫。毓朗很快重新摆正了心态,侧身让出位置给何玉柱,不再傻乎乎的想这些压根轮不着自己操心的事。

太子从後门进,正在校看功课的先生听见动静马上就要起身,被太子擡手往下在压了压才又重新坐回去。

但先生的动静还是让几个正在上课的阿哥齐齐回头,一看门後站的是太子,俩最小的萝卜头当即就松了一口气,看先生起身要磕头的样子,他们还以为来的是康熙。

一旁看着比他们大一点儿已经有点儿少年模样,身形看上去有点儿清瘦却又十分挺拔的另一个大萝卜头脸上的神情却暗淡了一瞬。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卫氏,承宠时只是个宫女,即便生了八阿哥之後也没得封号,如今住在延禧宫的西配殿里,份例比庶妃还要再低一等。

胤禩自懂事之後都是养在惠妃跟前,要说亏待惠妃身为入宫多年的嫔妃倒是不曾亏待过,但如今康熙要是去延禧宫过夜,十次得有八次都是睡在卫氏那里。

剩下两次去别的小妃嫔那儿,都还得惠妃主动提一提才行。至于轮到惠妃这个大阿哥的生母这会儿,就只剩下吃饭聊天说儿子孙女的事了。

人嘛,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有卫氏这麽个存在谁心里都不会舒服到哪儿去。特别胤禩又从小都知道谁是他亲额娘,母子两个在延禧宫的日子就更加微妙了。

比起胤禟胤俄这俩见着亲阿玛就心虚打怵相比,胤禩是很想在康熙跟前露脸的。哪怕他知道惠妃并不怎麽喜欢,但他更清楚在这个宫里只有自己得了皇阿玛的喜欢,自己的亲母妃才有可能过得更好。

小孩子藏不住眼神里的野望,胤礽一眼就看清了胤禩期盼和失望交织在一起的心。对此他无能为力,毕竟他小的时候也想过怎麽宫里这麽多弟弟,要是少一点弟弟就好了。现在想来真是小孩子天真烂漫,什麽美事都敢想。

上书房不止一个院子一间屋子,给皇子们教书也不可能大的小的全塞在一个屋子里。

三阿哥胤祉今年十五了,四书五经该学的他都学得差不多了,眼下更多的已经开始拿他自己写的那些诗词画作,和不知道从哪儿淘来的孤本跟先生们研究出处。

四阿哥胤禛比胤祉小一岁,他对诗词字画一道并不热衷,即便这小子写得一手好字,对他而言这手好字也只是他磨性子磨脾气时最好用的法子。

他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经学和史学上,胤礽之前就说过,老四写的策论不说去考个状元进士回来,若是真下场得中举人问题应该不大。

这俩的功课早就不需要先生一字一句的教导,他们在上书房读书更多的时候都是先生把功课布置下来,如何具体安排他们自己心里有数。

实在有弄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给先生看,再跟先生探讨这其中的对错。过後把该交的策论文章交上来,皇上随时过来抽查的时候能答对得上来就行了,要是答不上来该怎麽罚就怎麽罚,这俩也跑不了。

本来五阿哥胤祺也应该跟这俩一起在隔壁念书,但老五从小被养在太後宫里,直到六岁入上书房读书的时候都还不会说汉话。

满语说得结结巴巴,倒是蒙古话说得特别好,再配上被太後养得虎头虎脑格外壮实的样子,看上去还真有点像蒙古来的小小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