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愿意重蹈覆辙吗?不。选择重蹈覆辙的,那是傻子。只是这样一来,那些文官们就不乐意了。他们开始配合南明,宣传北明是异族。事实也是。因为羽水王一系从外兴安岭一直打到关内。外兴安岭比辽东半岛冷多了,所以衣着打扮都跟中原不同——中原的传统服饰,会让人在羽水国直接冻成冰块。更别说北明王朝那明显异于中原人的眸色,以及法语和中文一样,都是北明王朝的官方语言,引起了中原诸多读书人的不满。看不见的战争爆发了,而且更加惨烈。北明两代皇帝暴毙,皇室陷入皇权争夺,北明不得不从由攻转守,又因为外戚作乱而亡国。北方从此进入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从十八世纪开始,这片古老的帝国进入长达百年的南北对峙。比起北方的混乱,南方要相对稳定很多。但是南明灭琉球的代价也是惨烈的。跟琉球王国的那一战,导致南明海上势力直接伤筋动骨。森兰王国和兰芳王国飞快膨胀,迅速瓜分了香料群岛——以真正掌控形式。北方长达百年的混乱,让百姓民不聊生的同时,也让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国家出路和民族的未来。不过无论北方怎么乱,东西伯利亚、辽东平原、虾夷岛和漠南一直掌握在朱钦烨的子孙手中,只不过是从嫡嗣断绝的羽水王支系转移到了乌达王支系。乌达王支系也因此被成为关东王。北方乱成一团,南方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南明皇帝的确保住了自己的皇权,但是南明并没有解决士绅和土地兼并问题。相反,因为南明对文官集团的倚重,使得土地兼并和士绅对皇权的掣肘更加严重了。更可怕的是南明皇室自古以来,接受的教育就是被阉割的,而大臣们则鼓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党争不断,又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思考民生?这样的南明,又怎么会是荷兰王室的对手?南明很快就被渗透彻底,并且催生了一大堆买办阶级。这些买办阶级通常饱读诗书,深得儒家通晓人心的精髓,所以他们盘剥百姓的手段,让西方资本家都甘拜下风。南明民间一度生儿不举,民不聊生。所以继北方难民为了躲避战乱而难逃后,南方的无产百姓开始往北逃。他们对朱姓恨之入骨。但是不能否认南方文风盛,读书识字就意味着会思考。当被篡改的红色思想通过这些人在中原进行实践。而在这期间,北方一直战乱不断。战争是最残酷的熔炉,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一遍又一遍地去芜存菁,让红色思想越来越接近最初的模样。十九世纪上半叶,红色政权统一北方,并且打响了统一战争的号角。他们成功了。因为思想上的优越性在统一战争中,非常突出。但是过于先进的制度需要足够先进的科学技术相匹配。对比当时的生产力,红色政权的思想实在是太先进了。生产力跟不上,社会福利跟不上,加上体制僵化,腐败严重,党派内部斗争严重。短短二十年时间,红色政权轰然垮台,君主制复辟而来。篡位者是少数民族,他和他的后人在之后的百年里不停给红色政权抹黑,□□、文字狱,接连不断,大量文献被毁。他想隐藏,却最终功亏一篑。正史中的春秋笔法,野史的辛辣文笔,都直指这家伙的卑劣——来自新大陆特产古柯。直到七十年后,红色星火在这片土地上重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五十年时间流淌了整整两代红色血液,超过五百万志士和有案可查的至少一亿三千万民众的命,换来了国家和人民的重生。更可怕的是,传统的中医底蕴,加上政府的决心和实际行动,不到十年时间,就把全国的毒瘤一扫而空,就连西南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古柯原产地也不例外。从海滨到戈壁,从茫茫草原到瘴气肆虐的南方丛林,所有的古柯树连根拔起、从根茎到叶片,彻底被销毁,就连穷山恶水之地也不例外。完成了当时几乎所有人认为的不可能。每每读到这段历史,玛丽都心情澎湃,她的脑海里会情不自禁地响起她的男神的话:“我的同胞总能创造出别人以为的不可能的奇迹。”就在这个时候,寝室的门被推开了:“嘿!亲爱的!你们知道吗?今年的文学院预科新生里有一个特别像大光明王!而且也姓朱!”来人正是她们哲学院第一情报贩子伊莎贝拉。她手里拿的,可不就是新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