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天道
春三月,两人满打满算从东海跑到了巴蜀。
蜀地可不是那麽好进的,更何况是要以不张扬的方法。公仪邪和姬宣辞自然没有办法架着飞剑就从剑门关上飞过去。
要想进蜀,第一关就是古蜀道。进大散关,连云涧,爬过那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还只是第一步。
关口两侧的峭壁有千万丈,虽说公仪邪他们不怕掉下来摔死,但是真掉下去了也太容易被发现了。
虽说蜀道难过,但是每日都有人过蜀道。仅仅是公仪邪二人这一路不说是人头攒动,那也是经途都有人相伴。
商道上的商人为蜀锦而来,除此之外蜀地更是産盐。
蜀地的井盐一直是“三绝两优独步天下”,色白味鲜,鲜少有杂质,每年都有大批蜀盐不远万里送到京城去。
而且蜀山道有一仙宗独领整个天府,以丹修文明于世,虽然不被平民百姓所知。
但九寨门以整个王朝最先进的炼丹水平活跃于俗世,门下大部份都是天府着名的道观,广收道修,并且丝毫不把修仙界避世的观念当成一回事。
这群丹修和道修坚信财富也是修行的一部分,积德与敛财双管齐下,只是世人能见到的大部分是筑基修为之下的道友,真正的修士大多在幕後炼丹修行。
在天府城,一块石头砸下去,十个人能有一个就是九寨门下的弟子。
进蜀地必定要和这些丹修打上交道。更何况目前的线索只有单薄“江水”二字。
巴蜀这麽大片土地,单是能痛饮长江水的城市就有四座。
如果说是江水,那就不得了了,一江六支,一共七条江水。流经大大小小的城镇。一个个排查过去不知道能花几年。
两人的打算是先去天府城,毕竟说“江水”——长江穿天府城而过,是最明显的一条了。
而且,两人刚过了剑门关,後面是三十里翠云回廊才从金牛古道进入了天府平原。
虽说仙人远胜凡人,但是一路奔波难免显得风尘仆仆。
“要我说,历朝历代人皇封锁修炼的消息何尝不是作茧自缚。”姬宣辞坐在蜀道的茶肆小摊上不禁感慨到。
身边多的是停下歇脚的商人。蜀道五里一亭,十里一铺。三十里一驿。
两人又不是着急赶商,自然是一段一停,然而每一段都有停下的行商的身影。
姬宣辞摇了摇扇子,倒不是春三月还热,就是感慨,人间处处是为生计奔波的人。
如果俗世与修仙界紧密相连,就会有修士护送行商,一来一回也会方便。
但是修仙界中人并不好受皇权约束。而修士不愿与俗世分享资源,如此,世间普通群衆无法享受便利,修士出行也需要遮遮掩掩。
“人间人人为自己考虑,人心的欲望太多,少有全然无私之士。人性如此。并不奇怪。”公仪邪淡定地喝了一口茶水。
公仪邪日日受人间邪念烦恼,早就深知人心叵测,再好的人也会産生凶煞之气,有阴就有阳,此为平衡。
虽然他此时不记得人间是何时起与修仙者划分开来的,但是自打他懂事明理後他就知道迟早会有如此一天。
比起思考人间人民是不是受苦的大事,公仪邪悲观的态度只会让他又收到不知道哪个人渣産生的凶煞之气的时候感到恶心。
他不喜欢日日思考为难自己,只不过在看到那些恶心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反胃。
他一般的做法就是单方面停掉凶煞之气对他的诉苦,让它去和天道说吧,他听不下去了。
从他有意识那一刻起,时时刻刻向他灌输的就是些黑暗的东西。
他当年被昆仑虚的掌门长老救下,长老给他讲仁义礼智信,他耳边听着烧杀抢掳夺。
他不作恶,也不想见人作恶,但你说公仪邪自己是个好人吗?
公仪邪自己总觉得不是。他明明可以去把那些恶人全都杀掉,他甚至知道姓甚名谁,但他没有去,哪怕受害人的情绪也在耳边呻吟。
这就是他和姬宣辞最大的不同。
姬宣辞很好,他是好人,是个好神,但是自己只是个拿了神的身份的小人,不知道天道看上他哪一点。
自从离开蓬莱之後,公仪邪明显能感受到姬宣辞更加亲近自己,但是他一直是个坏人,装作看不见姬宣辞的情绪,看吧,做个不知世事的凡人有什麽不好?但凡人的时候他可听不见凶煞之气不满的呻吟。
奇怪吧,凶煞之气自己也不舒服,它时常难受的打滚,钻到公仪邪手下求安慰,而産生这些的人类却不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