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千秋宴酒价格 > 第六十六章 败局已定(第2页)

第六十六章 败局已定(第2页)

“国相。。。。。。。。。”禹王抿了抿嘴,眼中冒出一点泪光。

“好吧,朕不用兵。。。。朕只盼着国难之时,能与衆卿齐心协力,共抗奸贼。”

“自然,为陛下效力,乃是臣之职分。”

“可朕为何听说,有不少大臣已离了通川,逃往南国了?”

“此等胡言,陛下无须轻信。”

禹王哽了一下。

“朕乏了,衆卿退下吧。”

“臣等告退——”

衆臣退下後,整个大殿只有寂静。

宦者缓缓走来,俯身揉了揉禹王的肩膀,轻声说道:“陛下,您无须担忧,想来无事,章将军骁勇善战,必能抗衡一时。”

禹王的脸上稚气未脱,眼底却冒出一点火光,他扒开了宦者的手,愤愤道:“衆臣只顾着逃命,有谁顾及父王的基业,禹国的江山?”

“国相本是一心为先王,为朕之人,而今也变得畏首畏尾,加固城防若是有用的话,何不命人将城门筑到天上去!”

宦者叹了口气,劝慰似的道:“陛下气恼归气恼,切勿伤了身子才是,国相也是为国思虑,陛下何不召他好好谈谈?”

“。。。。。。。。。”禹王垂下眼帘,陷入沉思。

“罢了,国相所言甚是令朕气恼,改日再传。”

“也好,想来国相大人必能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

禹王未语,只是手指不停的翻阅着竹简,华美的器具旁,摆放着一把青铜剑,过了一会,禹王放下手中竹简,斜眼瞥向那柄从未开峰过的青铜剑。

“国相。”

秦福探出头来,将一卷竹简递到他手里。

司诩打开之後,见信上写着:

小人卓岚,素仰国相之德,敬慕不已,今闻禹国战事,不觉痛心悲戚,仪国之暴行,天人共戮,南国受仪国迫压,不敢相助,小人心怀救世之心,弱得国相帮扶,定礼待有加,唯国相之命是从,假使国相有意,可往南国一见,以上,小人卓岚敬上。

“卓岚是何许人?”司诩瞥向秦福。

“此人是尹世安义子,虽出身寒门,倒也有些学识,只是为人刻薄了些。”

“既是尹世安义子,为何传书与我?莫不是计?”

秦福想了想,说道:“不像,此人仕途不顺,虽是尹世安义子,却始终受到尹世安打压,大抵是觉得他不安分。”

见司诩神情中似有疑虑,秦福端起茶壶,低头说道:“国相,眼下局面,明眼人都看得清,我国之败,只在朝夕之间,国相既有大才,何必为所谓的“忠义”二字困住己身?您历经艰辛,难道甘心就这麽魂归九泉吗?”

“再者,司将军之死,禹国之败,您保住性命,来日未必不能扭转乾坤。”

司诩放下茶盏,轻声说道:“南国羸弱,南王庸懦,一旦开战,恐怕半年都撑不过,去有何用?”

“只是。。。。。。。”

司诩皱了皱眉。

“罢了,你去给卓岚回信,说我备好一应器物便离开通川。

“那岺邴二位大人。。。。。。”

秦福擡起眼帘,问道:“可要同他们知晓?”

“人数衆多,毕竟是拖累,不必告知。”司诩道。

窗子透进一丝隙光,映在司诩的发上,他站起身子,悠悠向内室走去。

书架上,摆着许多竹简,以及数年来所积累的文书。

司诩愣了一下,手指碰到文书的刹那,仿佛勾起了往日的思绪。

片刻,他取出国相印信,深深的瞧了一眼。

入夜之时,内侍应声而来。

“国相,金帛与玉器已备好了,不知您打算何日啓程?”

“战事紧急,宜早不宜迟,明早便走。”

司诩将桌上印信递给了内侍。

“国相,一入南国,此物便毫无用处了,何必。。。。。。”

司诩没有回答,只瞧了一眼窗外的火光。

几个时辰过去,司诩已备好了车马,他披上狐裘,望着落瞒大雪的王宫,远远望去,王宫依旧巍峨恢弘,仿佛从未有变。

司诩坐上马车,行至城门,司诩的视线穿过帐幔,瞧见了几个瘦骨嶙峋的百姓。

他们的脸上没有生气,只有对死亡的畏惧。

渐渐地,马车驶过城门,远远望去,只有雪地上留下的滚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