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1992矿场家属院 > 第49章 第 49 章 去北城(第1页)

第49章 第 49 章 去北城(第1页)

第49章第49章去北城

然而,月光下看到的却不是贼影,而是父亲搀扶着面色痛苦的母亲,和推着自行车一脸焦急的弟弟。

陶振心里猛地一沉,手里的苕帚“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出啥事了?!”

陶冠泽:“送你妈去医院。”

“我也去。”陶振立刻转身回屋拿外套。

“你别去了。”陶冠泽出声拦住他,“你陪小禾和两个孩子在家,医院那边有我跟老二两个人足够了,人去多了也挤在那儿,帮不上忙,反而乱。”

很快,三人便到了矿区急诊室。

里面灯火通明,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值班的是个戴着眼镜,面带疲态的中年男医生。

他按压着陈逸凝的胃部检查。

陈逸凝疼得直抽气。

“晚上吃什麽了?”医生推了推眼镜问。

陶冠泽在一旁抢着回答:“红烧肘子丶香酥鸭丶狮子头……哦,还喝了瓶啤酒。”

医生听完,摇了摇头:“老人家,您这年纪了,饮食得节制。这麽吃肠胃肯定受不了。这是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以後可千万别这麽吃了。”

陈逸凝疼得快昏过去了,忙不叠地点点头。

最终,她被安排靠在急诊室的观察椅上挂点滴。

冰凉的药液顺着血管流入,疼痛渐渐缓解,疲倦袭来,陈逸凝闭着眼睛假寐,假装没看见老伴儿那“我早就说过”的眼神。

陶冠泽坐在旁边的硬塑料椅上,看着陈逸凝憔悴的样子,数落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把挂水的塑料管子的一小段握在手里,用体温暖着:“唉……睡会儿吧,我看着。”

估摸着还得挂一段时间,陶冠泽便又让陶忠回家拿几件厚衣服来,给陈逸凝盖上。

·

一九九七年六月。

盛夏的热浪与举国欢庆的热潮一同席卷了矿区的每个角落。

陶家堂屋里的那台彩电与邻居家的一样,都在播放着香港回归的盛况。

欢腾的人群一手拿着五星红旗,一手拿着紫荆花区旗。

绚丽的烟花照亮了维多利亚港的夜空。

陈逸凝看得入了神。

当那首深情婉转的《东方之珠》响起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激情在胸中翻涌,仿佛有一股力量催促着她。

陈逸凝立刻起身回了画室,她几乎是不眠不休地画了两天,一幅名为《紫荆花开别样红》的工笔画终于完成。

画作巧妙融合了维多利亚港璀璨的夜景丶环绕的群山丶绚烂绽放的紫荆花,以及天安门丶故宫和蜿蜒曲折的长城等标志性建筑。

完成的当天,陈逸凝就将画卷好,寄给了《群衆艺术》杂志社的林编辑。

仅仅过了几天,家里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陶振接起电话,只听了一句就惊喜地捂住话筒,朝屋里喊:“妈,是林编辑。”

陈逸凝小跑着过来,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才接过听筒。

电话那头传来林编辑激动不已的声音:“陈老师,您的画作我们收到了。编辑部的同仁们传阅後都觉得您画的真的是太好了。意境丶笔法丶情感,都是一流的。”

他停了下,说道:“所以我们决定用它做下一期的封面。”

又过了些时日,杂志出版了。

林编辑再次打来电话,声音比上次更加兴奋:“陈老师,大喜事啊。您的画引起轰动啦,我们编辑部收到了好多读者来信,我都给您收集好寄过去了。还有,省电视台文艺部的同志看到杂志後,非常感兴趣,打算专程派一个采访小组到矿区来采访您。”

几天後,林编辑果然亲自带着省电视台的采访小组来到了陶家。

小小的堂屋顿时显得拥挤起来,摄像机丶灯光丶话筒,这些平日里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家夥什,让陈逸凝紧张得手足无措,手心不断冒汗。

“陈老师,别紧张,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林编辑安慰她,“我们问,您回答就行。”

陈逸凝点点头。

记者问:“陈老师,看到香港回归的新闻,您当时是什麽心情?”

陈逸凝面对着黑洞洞的镜头,声音有些磕巴:“就……就很激动……高兴……”

记者又问:“那创作过程中,遇到什麽困难吗?”

“困难……就是……怕画不好,辜负了这好题材……”她的话语简短而朴实。

当记者问到:“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创作这幅《紫荆花开别样红》时最初的想法和感受吗?”

陈逸凝拽了拽衣服:“也没什麽特别的想法,就是看电视的时候,心里头热乎乎的,咱们国家等了这麽久,终于把这孩子接回家了,这是天大的喜事。”

“我就想啊,得把这高兴劲儿画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