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罗酆阁百度百科 > 第 16 章(第1页)

第 16 章(第1页)

第16章

“仙子都无法彻底根治疫病,我们……我们是不是都要死在这里?”有人小声嘀咕,声音里的绝望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火把的光忽明忽暗,映得每个人的脸都阴晴不定。几个症状稍轻的村民下意识地往人群後缩,眼神里满是恐惧——他们害怕下一个倒下的就是自己,更害怕死後连个体面的坟茔都没有。

拄拐杖的老汉颤巍巍地往前挪了两步,枣木拐杖在青石板上敲出“笃笃”的响,试图压下这令人窒息的慌乱。“都别吵了!”他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沉稳,“张婶子年纪大了,身子本就弱,撑到现在已经不容易。青鸾仙子还在想办法,我们要是先乱了阵脚,才是真的没救了!”

可他的话没能稳住人心,一个穿着补丁衣裳的中年汉子突然往前冲了两步,指着青鸾,声音里满是压抑的愤怒:“想办法?仙子想了一天了,还是有人死!我们到底要等到什麽时候?是不是等所有人都死光了,才算完?”

这话像一颗火星掉进了干草堆,瞬间点燃了村民们的情绪。有人开始小声附和,有人红着眼眶抹眼泪,还有人盯着青鸾,眼神里满是复杂——有期待,有失望,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怼。

青鸾僵在原地,中年汉子的话像一把重锤砸在她心上,让她连呼吸都觉得疼。她看着眼前混乱的人群,看着地上冰冷的老妇人,看着年轻妇人那撕心裂肺的啜泣,二十年前的画面再次翻涌上来——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这样的指责,也是这样一双双充满绝望的眼睛,最後,那些人都死了,死在她的药碗前,死在她的无能为力里。

“我……”她想开口解释,想告诉他们自己正在找根治的药方,可话到嘴边,却被喉咙里的哽咽堵得说不出来。她的手紧紧攥着怀里的《青鸾医典》,书页上的黑气似乎察觉到她的慌乱,又浓了几分,“生肌百草方”的残影几乎要被彻底吞没。

唐文竹见状,连忙挡在青鸾身前,目光坚定地看着村民们:“大家冷静点!我们已经找到医典的核心药方了,只要集齐三味药引,就能熬出根治疫气的药!现在放弃,才是真的对不起那些已经走了的人!”

“药引?什麽药引?”老汉抓住了这句话里的关键,连忙追问,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其他村民也渐渐安静下来,纷纷看向唐文竹,等着他的回答——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他们也不想放弃。

唐文竹深吸一口气,将系统提到的三味药引一一说出:“需要疫区晨露润过的紫苏心丶生者血泪浇过的地黄根,还有医者执念凝出的霜雪草。明日天不亮,我就去摘紫苏心,青鸾仙子知道霜雪草在哪里,我们很快就能凑齐药引!”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人群里的附和声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压抑的沉默。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偷偷抹了把眼泪,孩子还在低烧,小脸蛋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呼吸时鼻翼轻轻翕动,每一声都揪着人心。她将孩子往怀里紧了紧,目光落在唐文竹手里的《青鸾医典》上,像是在那本残破的典籍里,能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拄拐杖的老汉往前走了两步,枣木拐杖在青石板上又敲了两下,这一次,声音里多了几分郑重:“既然有药方,有药引,我们就信仙子,信小哥。”他转头看向身後的村民,眼神扫过每一张疲惫的脸,“明日摘紫苏心,需要人手吗?我们虽不懂医术,却能帮着跑腿丶搭把手,总不能让仙子和小哥两个人扛。”

几个年轻些的村民立刻应声,刚才那个激动的中年汉子也擡起头,语气诚恳:“我也去!我力气大,能帮着背东西,寒崖那边要是难走,我还能开路。”

青鸾站在唐文竹身後,看着眼前的场景,紧绷的肩膀悄悄放松了些。她原本以为,经历了张婶子的离世,村民们会彻底失去信任,可没想到,他们竟愿意再给她一次机会。指尖轻轻摩挲着《青鸾医典》的封面,书页上的黑气似乎被这股暖意冲淡了些许,“生肌百草方”的残影又清晰了一分。

唐文竹察觉到她的情绪,侧过头对她笑了笑,又转向村民们:“多谢大家好意,不过摘紫苏心要赶在晨露没散的时候,动作得轻,人多反而容易碰掉露水,就不麻烦大家了。”他顿了顿,补充道,“要是後续需要帮忙熬药丶分药,还得靠大家搭把手。”

村民们纷纷点头,脸上的绝望渐渐褪去,多了些盼头。

再过两个时辰,天就要亮了。

“我们回去准备吧,得把去寒崖的东西收拾好。”青鸾站起身,将剩下的糕点放进布囊里,又拿起桌案上的处方笺——那些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有的被划掉,有的被修改,都是她这些天试药的记录。她小心翼翼地将处方笺折好,放进《青鸾医典》的夹层里,像是在珍藏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两人走进竹屋,青鸾从书架上翻出一个旧木盒,里面装着她行医时用的银针丶药杵,还有一个小巧的罗盘。她将银针一根根拿出来,用细布仔细擦拭,银针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却透着让人安心的气息。唐文竹则去收拾御寒的衣物,他找出两件厚厚的粗布外套,还有一双缝了防滑鞋底的布鞋——这是白天村民送来的,说寒崖上结着冰,穿这个能稳些。

烛火在竹屋里跳动,映着两人忙碌的身影。青鸾将药杵放在桌上,指尖轻轻敲了敲木盒,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在灯下收拾药材,一边整理,一边教她辨认草药的药性:“紫苏性温,能解表散寒,晨露润过的紫苏心,灵气最足;地黄滋阴,生者带血,若有血泪浇灌,能引药入血,解深毒……”

那时候的她,总觉得母亲的话太复杂,左耳进右耳出,直到母亲在疫气中离世,她才抱着那本《青鸾医典》,一点点啃那些晦涩的文字,可终究还是晚了。如今再想起这些,心里既有愧疚,又有庆幸——幸好,她还有机会,能弥补当年的遗憾。

“寒崖上的霜雪草,我小时候听母亲说过,它长在崖缝里,只在有月光的夜里会泛出银光,要靠医者的执念才能催开。明天我们找到它,一定要小心,崖壁上的冰很滑,风也大。”

唐文竹点头:“我知道,我准备了绳索,到时候我们系着绳索下去,互相照应。”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是他画的简易地图,“这是我根据你说的方向画的,寒崖的入口在这里,我们从村外的小路过去,大概要走三个时辰,中午之前应该能到。”

青鸾接过地图,指尖拂过纸上的线条,心里满是感激。她将地图折好,放进布囊里,又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天快亮了,我们再歇半个时辰,然後去摘紫苏心。”

唐文竹应了声“好”,找了块干净的草席铺在地上,让青鸾休息。自己则坐在桌案旁,借着烛火翻看《青鸾医典》,试图从那些模糊的字迹里,找到更多关于“生肌百草方”的线索。书页上的黑气时浓时淡,偶尔会露出几句残缺的文字,唐文竹逐字逐句地记在心里,希望能对後续配药有帮助。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窗外泛起了淡淡的鱼肚白,晨露在药圃的叶片上凝结成一颗颗细小的珍珠,泛着微光。青鸾站起身,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肩膀,拿起布囊:“走吧,该去摘紫苏心了。”

两人走出竹屋,晨雾还没散,带着淡淡的凉意,拂在脸上,清爽又提神。药圃里的紫苏长势正好,叶片在晨露的滋润下,泛着鲜亮的绿色,凑近了闻,能闻到一股清新的辛香。唐文竹从竹架上取下一个竹篮,里面铺着一层干净的麻布,小心翼翼地走进药圃。

“摘的时候要掐最顶端的嫩芽,连带着两片嫩叶,别碰掉露水。”青鸾站在药圃边,轻声指导,“紫苏心的汁液很嫩,一捏就破,动作要轻。”

唐文竹点点头,指尖轻轻捏住一株紫苏的顶端,慢慢用力,只听“啵”的一声轻响,带着晨露的紫苏心便落在了手里,他将紫苏心放进竹篮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