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野蘑菇 > 一百一十三(第1页)

一百一十三(第1页)

一百一十三

一行人走了近两刻钟,总算到了地方,秦崇君一听前边练兵的声音,当真是人家的营地。

那两个“怪物”即上前让人通报了白将军,又引着一干人等坐上了马车,往白胜义的府衙去了。

马车又走了近一刻钟,秦崇君这才见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白将军,她不过是一位身材较为高壮的四十来岁妇人,五官端正,气质可亲,穿着盔甲自有一番大将的气度,叫人见了就挪不开眼。

前头报信的小兵早就将事情通报给了白胜义,她便早早地在府中备下了茶水糕点招待衆人。

秦崇君一行人一边饮食休息,一边听白胜义讲述那些粮草的数量及用在何处,好在军营的人谨慎,所获粮草均有记录,发放的次数丶数量一一记载在案,前来投奔的灾民均已登记在册,人数与赈灾粮的消耗倒也对得上。

事关赈灾,秦崇君不敢怠慢,谴人去通报了定舒县令,让他们也从此捷径赶紧过来,自己则在此地歇了一晚。

翌日,锦州知府带着定舒县令匆匆赶来,白胜义带着他们与秦崇君一同前往军营清点。

赈灾粮被单独寻了一间空屋子放着,不曾受潮或者混了其他粮草,进出领用均有记录。白胜义又领着他们去见投奔的灾民,那些人来到军营之後被安置在附近,白胜义给他们提供了临时的居所与粮食休整,又安排他们制作军需,也算挣得一些小钱。

“……那位娘子手艺十分巧,据说家里原也是做些布料生意的,带着他们缝制衣衫,做的是又快又好。”白胜义一边介绍,一边领着秦崇君前去看望灾民,秦崇君顺着她的介绍往前一瞧,只见那白将军夸的人十分眼熟,竟是那失踪已久的谈怜!

二人未曾想到会在此处见面,都怔住了一会儿,随即抱在一起。因为先前逃难时过得实在恶劣,谈怜的模样与秦崇君记忆里相比变黑变瘦了不少,但却更有精神了些。

秦崇君激动的险些说不出话来:“姐姐……你怎在此地?我听说安南尔家把你丢下,还以为再也见不着你了……”

“当初被他们丢下时,我也想着‘此生怕是休矣’,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遇见了其他逃难的,跟着一处在山上跑,好巧碰上了白将军的人,这才有了地方安置”谈怜也拿起帕子擦泪,“你呢?你如今过的可好?”

听见秦崇君介绍说谈怜是她的姐姐,不曾想此番救济灾民竟有意外之喜,白胜义命人再准备一些好酒菜,让这对失散许久的姐弟好好叙旧。

为处理赈灾粮的事情,秦崇君等人在白胜义的军营里待了将近五天,总算把一切都梳理清晰,制作了文书呈报上级,以免白胜义被追究误用赈灾粮之罪。

这几天里,秦崇君得空了就来找谈怜,二人待在一处互诉思念之情,共骂安家缺德。既以事必,秦崇君本想将谈怜一同带去甬州公主府休养,孰料谈怜却说:“若说休养倒不必了,此番死里逃生,我如同再活一世,不想如从前那般居于深宅,如今在此处带着大家一同为前线打仗的将士们缝衣裳就很好,他们都说我的衣裳做得好,有这话就比我往日在安家时快活多了,而今,大楚内忧外患,这也是我为大楚尽一份心力的时候,你便就让我跟着白将军罢。”

听了谈怜这番话,再瞧谈怜这亮晶晶的眼睛,秦崇君欣然应允,只是忽然又想起一件事:“且慢,若说让你在这里,我是答应的,但是还有一件事,你得跟我回去,要同安南尔和离,可不能让安家再沾了你半点好处,也不能让他们留下什麽理由把你要回去!”

谈怜同白胜义帮谈怜告了几天假,和秦崇君一起乘马车回了甬州公主府,秦崇君这边向兵部打了个招呼,把那位仁勇校尉安南尔给叫了过来。

安南尔一听谈怜找到了,急忙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跑回来,一进门见到的不是谈怜,而是扛着棍子的秦崇君,秦崇君手里拿了一张和离书,边上的侍女捧着笔墨与印泥。

秦崇君将手里的和离书,递给安南尔:“签字,按手印。”

安南尔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自己要同谈怜和离,二人一别两宽,各自安好,从此互不干扰。

安南尔不解,擡头望向秦崇君以及秦崇君旁边的公主。秦崇君说:“别找了,在你签下和离书之前,我是不会让你们见面的,你们安家做出了这样的事,还要指望他当你们安家的媳妇吗?纵使你们有脸要人,我与公主也不会把她交给你的。”

“见证人。”公主擡手指了指自己。

安南尔连忙陪笑说:“签,自然是要签的,横竖是我对不住谈娘子,如今知道谈娘子无恙,我便也就放心了,签好之後驸马能否让我同谈娘子见上一面,我要代安家诸位族老向谈娘子道歉。”

安南尔倒也爽快,两下就把和离书签了,秦崇君也信守承诺,领他见了谈怜,让他向谈怜道歉。

秦崇君为谈怜办了几天的和离喜宴,买了好些东西,又亲自护送她回了白胜义军营。

有人欢喜有人愁,在这短短一月里,夷族也知晓大楚境内多处受灾,便趁机南下,又取了潜州几个郡,几乎将整个大楚疆域的西面全部占领,若以南北包抄之势围攻甬州府郡,只怕难以抵挡。

那几份战败的军报传到朝里,可叫公主着急,白天游说各位权臣为国捐饷,夜里搂着秦崇君长吁短叹,连日下来消减了不少。

似乎是被公主对前线军情的关心所打动,皇帝下了旨,让公主府协助募集军需丶校审军资。

当然,这般天大的机遇不是平白来的,实则又是太後与丞相二人都想这位置塞个自己的人,两人吵了半天,一个说那是外戚,另一个说那是外人,最後各退一步,念公主封地就是甬州,应为天子分忧,驸马在寻找赈灾粮中有功,在加上杨侍郎的美言,这般重任才落在了秦崇君与公主二人头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