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序平静道:“一直隐藏风险才最大,主动承认也是她的选择,眼下的局面已是难得的好运,再不敢有其馀奢求。”
陈放想着也是,话锋一转道:“你们近日吵得厉害,可有吵出什麽结果?”
陈放问的是改革的事,沈淮序轻叹道:“宋首辅态度强硬,已经递交了辞呈,陛下不予,这几日他正告假,但不忘写奏疏言明改革会有诸多不利。”
“也不嫌累得慌。”陈放伸了个懒腰,悠悠起身告辞,“那就接着吵吧,陛下要做明君也要做仁君,那出刀的就只能是你喽。”
待他走後,沈淮序才将信拆开来看,和他写给孟辞的一样,首先粗略说了肤施县治理流民现状,其次才是私人的话。
信中写道:没想到大人看似正经,竟有油腔滑调的一面,若被人瞧了去,看你的脸往哪里搁?
我在肤施一切安好,就是吃的不如京城,人都饿瘦了,回家那小家夥跟着你算是跟对人了。
陛下想改革,是否有你的推动?你如何想?我知道大人点子既多又妙,但你树敌衆多,还是不要操之过急。要不就先学着我,向陛下提议治治各地流民?
其实我也想在肤施县再做些其他事,我一一说与你听。
……
至六月底,沈淮序在小皇帝面前重新调整改革策略,将原先略显强硬的计策一一改之,变得温和不少,以致于之前不同意改革的部分人觉得可以试行。
到底还是折中的法子好用。小皇帝和沈淮序都这般想。
修改後的计策,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整顿。
因为孟辞在肤施县治理流民的“以工代赈”丶“有序垦荒”之策有了成效,故而可推行至各地,但也要因地制宜,不可全然照搬。
沈淮序在上奏小皇帝可借鉴肤施县做法时,七分对孟辞肯定,三分又提出可改进之处。
至于财政方面,不可急功近利,用力不当会惹得地方豪强和宗室勋贵不悦。
沈淮序等人提出:先放出消息,三个月後开始严查地方豪强及勋贵拖欠的赋税,在这三个月内,若能主动补税则可既往不咎。在江南一带试行实物税和部分徭役税折银征收,减少中间盘剥,允许地方根据实际情况保留部分实物征收。
清理盐引积弊,允许边镇官方在监管之下,利用本地资源吸引商人,以助力解决军粮和物资短缺问题。
在官员考核中,加重对安置流民数量丶垦荒成效丶仓储充实度丶地方治安丶协防边务等权重。对贪腐丶不作为的查处力度加大,但要避免大规模清洗引发恐慌……
从六月末至七月初,九卿与小皇帝常聚武英殿,一谈论就是几个时辰,十日中有七日是从天明谈至天黑。
不少上了年纪的大臣都在私下抱怨:“陛下和沈次辅年轻力壮,坑的就是我们这些老骨头,一天天的,人都累瘦两圈了。”
乾清宫内,小皇帝案前摆了一盆冰,宫女于两侧轻扇,凉丝丝的水汽落在小皇帝身上,他的心却是七上八下的。
他看着沈淮序修改数次的法条,时而展颜,时而皱眉。高兴的是待经年之後,他可以成为与太祖皇帝齐名的贤君,愁的是如若不成,岂不是要背上千古骂名?
沈淮序静立下方,悄然窥见小皇帝瞬息万变的神情,已然明了他在想什麽。
半晌,小皇帝幽幽道:“这些计策,有你所提起过的孟清和想在肤施县实施的计策?”
沈淮序点头称是,笑道:“有多条都是依照孟清和的提议改进的,倒是臣剽窃了她的法子。”
小皇帝知道沈淮序有给孟辞说好话的意思,却也不能否认她的想法可圈可点,更加觉得自己当初没将她逐出官场是明智之举。
小皇帝心里又美了起,开心的是自己有先见之明,把孟辞贬到肤施县造福了一方百姓,为自己的改革之路添砖加瓦。
“嗯,不错。”他语气平淡,自己没有察觉的雀跃被沈淮序率先捕捉到了。
谈完改革的事,小皇帝屏退宫人,沈淮序接过宫女手中的扇子在冰块旁悠悠扇起。
小皇帝摩挲着玉石扳指,若有所思道:“朕本不想找韩将军之子了,至于那祸害麒麟阁,说到底还帮朝廷除了不少蠹虫,可朕越想越不对劲,麒麟阁分明是跟韩嫣相关,为何会在她过世多年後,又成了韩却忧的鹰犬。”
沈淮序知小皇帝话里有话,静待後续,小皇帝喝了口茶才道:“不瞒你说,我让何兴言找到了韩嫣离开京城前照顾她的嬷嬷。”
他话头截住,眉头紧蹙,似在纠结是否要说出一个秘密,最後重重一叹道:“那嬷嬷说,韩嫣离京之前有怀孕的迹象……”
作者的话
南斗砚
作者
07-13
九十多章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