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第7号无名档案百科 > 34 反叛(第2页)

34 反叛(第2页)

“不用这麽麻烦,人多眼杂,反而更容易走漏消息。”秦松吾一口回绝,“直接安排我们在龙门浩一带的外围人员,重点关注。”

徐应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来安排吧。”她主动请缨,“万一叫‘舵手’认出你们来,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秦松吾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说:“好,那就徐上尉负责布控。”

“至于具体的任务细节,他们不必知道,”秦松吾嘱咐完徐应明,又看向其他人,目光锐利,“今天会议上所有的任务内容只限于在坐的六位知晓,我不希望有任何泄密的情况发生。散会!”

说完,便率先离去。

徐应明磨蹭到最後才走出会议室。她先去管秦松吾要来了外围人员的名单和位置,然後便换了身衣服,动身往南岸龙门浩去。

徐应明安静地坐在渡船上,就像一个放假回家的年轻学生,望着窗外波动的江面和往来筏子和渔船。江上的微风拂面,却难以吹散悬滞的水汽,薄雾朦朦中,对岸南山也被漂成了若隐若现的灰白色。

在船客一片欢笑交谈声中,徐应明却想起了胡文怡。

她有些自嘲地笑了笑,眼中浓郁了一片哀伤——冲锋者成了日本人的刀下英魂,茍且者却在此麻木不仁地活着,将枪口对向自己的同胞和抗击敌人的有生力量。

她又和南京的那些人有什麽区别?

徐应明闭上眼,长叹一口气。

上一次“候鸟”的抓捕行动,自己尚且能够利用穆钧时给胡文怡暗中通风报信,可如今的重庆,举目之间皆是自己人,她又该如何才能让中共那边知晓?

渡船在思绪翻涌中靠了岸。

仅仅两年时间,军统在重庆的势力已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徐应明惊讶于那几乎遍布整座城市的外围特工和眼线,他们像蟑螂一样潜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茶馆丶饭庄丶诊所丶学校,甚至政府机关,无一不有军统人员的身影。

她对照着名单,挨个和上龙门浩的外围特工见了面。在交代完他们的任务後,她特意嘱咐:“好好完成秦科长的任务,每隔三日我会来收集你们的报告。”

江边的龙门茶馆里,徐应明在见到老板的那一瞬间,却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但转瞬即逝。她目光锐利地打量着这个男人,问:“你在这里多久了?”

老板愣了愣,笑着回答说:“您如果是问这间茶馆的话,三年。”

“看来你还有别的答案。”

“当然,”老板笑意不减,“您如果是问,我何时成为的军统外围,我的回答是,一年零四个月。”

徐应明点点头,笑着说:“很好,那麽,我们三日後见。”

然而三天後老板却并没有出现。店小二将老板整理的盯梢报告转交给徐应明,对她说:“掌柜的身体不适,不便见客。”

徐应明却依旧每隔三日渡江一次,有时带着她那副白玉兰耳坠,有时则是其他。後来她索性在工作结束之後,留在茶馆里,点壶渝北老窖,然後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里,一直喝到天黑。

两个星期後,一个身着长衫的中年男人在徐应明对面坐了下来。他招呼店小二上了壶下关沱茶,悠哉地倒出一小碗放在徐应明面前,然後自己也倒了一些。

徐应明擡起头盯着他,半晌,才说:“你终于来了。”    老方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抿着茶。

“刀都已经架脖子上了,你们还真是坐得住,”徐应明嗤笑一声,摇了摇头,仰起头将碗中沱茶一饮而尽,然後直视着老方的眼睛,笑着吐出两个字,“舵手先生。”

老方的神色却没有任何变化,他依旧微笑着看着她,说:“看来你们的情报也并不像想象中一样无所不能。”

这回轮到徐应明沉默了。老方摇了摇头,目光扫过她耳边的玉兰,垂下眼睑,声音里听不出一丝情绪。    “你找我做什麽?”他问。

徐应明却不再说话。老方也不催促,就这样静静地在对面坐着,看着她一口一口地喝光了壶中老窖,然後撑着桌角起身走进夜色里。

他低下头,壶柄的缝隙里是一张徐应明留下的字条。

作者的话

明蕴

作者

03-29

关于能不能扛得住吐真剂的情节,参考的是《TheSpyandTheTraitor》里的戈尔季耶夫斯基药物审讯的记录(该书基于对一位效力于军情六处的克格勃特工采访以及真实事件创作)。因而可见,在药物审讯中,大脑摆脱吐真剂控制是具有一定的可能性的。为了使剧情设定更有说服力,徐应明同学被注射的吐真剂为1938年进入中国的“阿米妥钠”,其作用力应该低于1943年中美所中使用的“喷妥撒”,加上徐应明同学在受训时应当对于此类药物有所接触和了解,因而在对面认定在吐真剂下她必定说真话的情况下,她是有可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而不被发现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