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太子
银璃以“阿璃”之名留在东宫,高熙对她的“信任”看似毫无保留,甚至将东宫部分文书整理的差事交予她,却在每份文书的关键处留下不易察觉的暗记。
银璃察觉後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恭顺,每日将文书处理得滴水不漏,暗记之处更是批注得条理清晰,让高熙抓不到任何把柄。
一日,高熙屏退左右,只留银璃在侧,递过一封火漆封口的密函:“替我将此函送往後宫李太妃处,切记,需亲手交予她本人,不可经他人之手。”
银璃接过密函,指尖触到函身异常的冰冷,心中警铃大作——李太妃早已失宠多年,深居冷宫,高熙为何突然要与她通信?
行至冷宫附近,果然如银璃所料,几道黑影在暗处徘徊。她故意放慢脚步,在转角处“不慎”将密函掉落,待弯腰去捡时,暗中跟踪者已忍不住现身抢夺。
银璃早有准备,袖中藏着的银针瞬间射出,正中为首者的膝盖。就在双方僵持之际,东宫侍卫“恰好”赶到,将刺客制服。
“带回东宫严加审讯。”银璃冷声道,她知道这又是高熙的试探,甚至这些刺客都是高熙故意安排,既想考验她的身手,又想借她之手“清理”宫中眼线。
回到东宫,高熙见她带着密函平安归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阿璃果然机敏。
只是这些刺客嘴硬得很,竟不肯招供幕後主使。”
银璃屈膝行礼:“殿下,奴婢倒有一法。这些人身形矫健,腰间却系着普通市井无赖常用的麻绳,不如将他们交给京兆尹审理,或许能从他们的身份查起。”
她故意点明刺客身份的矛盾之处,暗示高熙这些“棋子”并不高明。
高熙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又话锋一转:“不必了。本宫自有办法让他们开口。
对了,李太妃那边可有说什麽?”
“回殿下,李太妃接过密函後,只说‘知道了’,并未多言。”银璃隐瞒了李太妃在接过密函时,悄悄塞给她一块刻着“龙”字的玉佩的细节——她不敢确定这玉佩是李太妃的示好,还是高熙设下的又一个圈套。
几日後,高熙突然对银璃道:“刘嬷嬷近日频繁出入内务府,据说在寻找一本记载宫廷秘闻的古籍,那古籍中或许藏着密诏的线索。你替我潜入内务府,将古籍偷出来。”
银璃心中一凛,内务府守卫森严,且刘嬷嬷早有防备,此时潜入无异于自投罗网。她沉吟片刻,道:“殿下,内务府总管是刘嬷嬷的表亲,若强行潜入,必被发现。
不如我们借刀杀人——让人散布消息,说刘嬷嬷私藏宫廷秘闻,意图不轨,引陛下派人搜查内务府,届时我们再趁机寻找古籍。”
高熙看着她,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好主意。阿璃,你越来越对我的胃口了。”他虽采纳了银璃的建议,却暗中派了另一名宫女,在散布消息时故意留下指向银璃的痕迹。
消息传出後,皇帝果然震怒,立刻派御林军搜查内务府。混乱中,银璃“恰巧”在刘嬷嬷的书房找到古籍,正欲离开时,御林军统领突然带人出现:“大胆宫女,竟敢偷盗宫廷秘闻!拿下!”
银璃心中一沉,知道自己落入了高熙的算计。她没有反抗,反而举起古籍道:“统领大人,此乃奴婢奉太子殿下之命前来寻找,并非偷盗。
若大人不信,可随奴婢去东宫向太子殿下求证。”
。御林军统领犹豫之际,高熙及时赶到,面色冷峻:“统领,此乃本宫之意,与她无关。古籍中藏有刘嬷嬷勾结外敌的证据,本宫这就呈给陛下。”他一句话既为银璃解了围,又将刘嬷嬷的罪名坐实,同时还将古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後,银璃看着高熙,语气平静:“殿下,您故意让我陷入险境,就是为了借御林军之手除掉刘嬷嬷的羽翼,同时将古籍据为己有,对吗?”
高熙不置可否,只是笑道:“阿璃,在这皇宫之中,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比别人更狠丶更有算计。你既然选择了与我合作,就该明白这个道理。”
银璃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顺从的神色:“奴婢明白。只是奴婢希望殿下日後若有计划,能提前告知奴婢,也好让奴婢配合得更默契。”她知道,高熙的聪慧与腹黑远超她的想象,与他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但她别无选择,只能在这场危险的博弈中步步为营,寻找反击的机会。
而那块李太妃送的玉佩,或许就是她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