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金甲修士便是先锋一曲的莫阳,而冯念仙竟然是故去的莫长明的遗孀。
此刻莫阳终于能够说话,叫道:“进去一次也就十一个军功,疗伤特麽的要三百?太黑了!婶婶你就忍心?我叔可是把我托付给你的!”
冯念仙直起身,抱臂胸前,道:“你叔只说有可能的话,保你一条狗命,没说不让残疾。你若心疼军功可以拒绝疗伤啊,我是无所谓的。不过你最好在十息内决定,十息後你的半身经脉就会永久性阻塞,到时我也无能为力。唔,现在只有三息时间了。”
莫阳脸色霎时间白了下去,咬着牙道:“那就……只恢复身体知觉,其它的都不要。”
冯念仙俯身拍了两下莫阳的脸,说了句“乖”,就坐回到自己的蒲团上,摆好姿势,然後双眼一翻,十指痉挛。
莫阳的脸已经白得和墙灰一样,惊叫道:“婶婶!别算了!三息都要过了!”
冯念仙连屁股都不擡一下,道:“已经恢复好了啊,你就不会自己动动试试?”
莫阳呆了呆,缩了缩腿,发现果然已经行动自如。他眼皮一阵狂跳,不可置信地道:“就刚才那两巴掌?一巴掌就要一百军功?上次那名为我疗伤的前辈,可是动用了本命功法的!”
冯念仙一只眼依然朝上翻着,只拿另一只眼珠看莫阳,那样子颇有点诡异:“你婶不耐烦装模做样……有人在外面等半天了,你别赖着不走,影响你婶做生意。”
莫阳的嘴角立时垮了下来,道:“你可是我婶,我叔尸骨未寒……”
冯念仙索性伸出一脚,隔着两丈远就将莫阳踹进了法阵。
随着法阵中央荡起一圈涟漪,一只墨色战靴跨了进来,战靴上暗紫色的蟒纹在战靴落地的刹那间,闪过一道紫色光华,如紫蟒摆尾时鳞片上的反光。
冯念仙在看到那只战靴上的鳞纹时,便收起不耐神情,肃然起身。
待到一名紫袍黑甲的战修出现在法阵之前时,冯念仙已躬身行礼。
那战修面如玉雕丶眉目如画,只是眼眉间的那份淡漠,使他看起来仿佛沙漠中的一道孤烟。
他身上法袍不知以何物织就,随着他的走动,色泽不断变化丶深浅不一,如同静静燃烧的冰冷火焰。
法袍上绣有一条四爪金蟒,缠绕他全身,蟒首绣于他左肩之上。冯念仙微微擡眸时,那双蟒眸竟也在冷冷地盯着她。
冯念仙吸了一口,道:“军中规定,不与皇子行大礼,还请姬渊殿下见谅。”
姬渊朝冯念仙回了一礼,道:“规矩便是规矩,原本就应是我向冯前辈行礼的。”
他双手托着自己的名简,方便冯念仙探查。
冯念仙望下那名简,眉心微微一皱,犹豫了片刻,道:“渊殿的军功……似乎不够进入百炼甬道?”
姬渊微愣:“不是一次三十点军功?”
冯念仙抿了抿嘴,道:“今早刚刚加了价,非西凰城修士,现在须缴纳三十三点军功方能进入。”
姬渊的双手依然伸着,有些张口结舌:“不是能……赊账麽?”
冯念仙瞧向他脸颊边浅浅的红晕,想起诸多关于这位殿下的传闻,觉得有些意思,道:“殿下从前大约是没赊过账的,疗伤可以赊账,入场费却是不能。”
又好奇问道:“人皇陛下是真的罚殿下一年之内都无军功奖励?殿下就只剩这三十点了?”
姬渊缓缓收回手,无奈点头,看向自己左肩。
左肩法袍上那只蟒首居然也朝他看来,一脸失落,完全没有方才瞪住冯念仙时的狰狞模样,倒象是一只没啃到骨头的小狗。
冯念仙哑然失笑,指着那蟒首问道:“这是法袍器灵?”
提到器灵似乎让姬渊的心情好了一些,也笑了笑,道:“年纪尚小,还不太懂事。”
冯念仙扬了扬眉梢,道:“听闻法袍若是常年饮魔族之血丶聚魔族魂气,便有机会生出器灵。最近有关殿下的传闻甚多,看来传闻多不可信。”
最近传闻最多的一件事,便是姬渊在护送姬敏公主送亲途中,遇大股魔兵堵截。这件事的结果是,姬渊重伤丶姬敏与魔族首领两败俱伤,最终被魔族斩杀後,魔族退兵。
传闻说是因为姬渊惧敌,先行起了退意,才导致姬敏深陷重围。如果姬渊当时能够奋勇杀敌多坚持一个时辰,等北宫少泽迎亲队伍赶到,新娘和新郎就不会象如今这般,天各一方。
那个新郎就是北宫少泽。
事情发生後,人皇御择震怒,重罚姬渊,甚至不顾姬渊有伤在身,将他驱逐至人丶魔交界处最危险的旷野,命其日夜不歇地巡视敌情,每月只能有一日时间回边城补给。
西凰城原城主北宫逐沧只是为姬渊说了几句话,便被撤去城主之位,放逐西荒之地。
本就与姬渊不太对付的大皇子一系,更是直接与姬渊反目,凡是有这些皇子驻守的边城,均对姬渊关上了城门,不让其入城补给。
北宫少泽被父亲北宫逐沧压着,并没有做出对姬渊不利的举动。但整个西凰城在唾骂姬渊同情北宫少泽之馀,私底下都殷切盼望两人能在城外不期而遇一次,然後大家也许就能看到一场惊天动地的捉对厮杀了。
姬渊的嘴唇有些苍白,垂眸将名简挂回腰间,想要离开的样子。换了谁都不愿回忆那种事,同父异母的妹妹战死,作为兄长的自己却依然活着。
冯念仙却似乎来了聊兴,换了个话题继续问道:“其实殿下常年在外杀敌,并不缺历练。百炼甬道的好处无非是灵气充足丶危险小,若是成绩有所提升还能拿到军功奖励。只是现在殿下的军功只能出不能进,再来此处历练有何意义呢?难道只是为了在百炼榜上更进一层,好叫别人不能在背後说三道四麽?”
冯念仙提到的百炼榜,是百炼甬道统计出的一个战力排名榜单。这个战力排名的依据,便是看修士能在甬道中走出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