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因为那时的裘安在笑过之後,把视线转回筷子上时,停留的时间稍稍久了一些。
染拢那时没太注意,只当她是想到了不好的回忆,所以尽可能地说俏皮话,逗她忘掉那些过去的事。
现在回想起来,她才意识到,也许裘安那时是真的想说的。
也许她落寞的表情里,还藏了错过了倾诉机会的遗憾。
她本有机会做一个倾听者,替她分担的。
如果当时的她再细心一些,再多些耐心就好了。
“想什麽呢?”遥翎打断了她的思绪,问她,“我们猜裘安是南方人,你同意吧?”
现在,没有线索的她们只能对着印象里的裘安一点点猜测,企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她。
裘安当然是南方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即便为了拍戏,她的普通话已经练得十分标准,不再能听得出口音了。但在平常的交往中就能发现,她并不习惯一些北方地区爱用的豪爽用词,发音的习惯也偏向于吴侬软语。
“嗯,同意。还有她不爱吃辣,那些无辣不欢的地区都可以排除掉。还有,我看过她早年间当群演的戏,她那个时候皮肤就挺白的。当时的她应该没法注意保养,说明比起高海拔强光照的地方,她更有可能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地区。”
遥翎见染拢分析得头头是道,忍不住打趣:“想不到你考虑得这麽周到,连早年间当群演的戏都看过,应该没少考她的古吧?听说你以前是她的头号黑粉。”
染拢横她一眼,却被她所说的“考古”二字啓发。
想到网络上流传的那些真真假假的“考古”资料,又想到裘安曾经告诉她,她班上有同学买不起校服的事。
撕咬着嘴皮沉思了一阵,染拢突然笃定着说:“也许,她的老家就在之临,在距离横镇不远的地方。”
“哦?怎麽说?”
袁成荫和遥翎竖起了耳朵。
“她从前生活的地方是个小乡镇。很穷,很可能穷到……连网络都没有。”
染拢是一个靠网络赚钱,又靠网络消遣的重度网瘾患者。她比谁都明白网络给人带来的便利有多大。
也比谁都明白,从一个没有网络消息闭塞的地方走出来,有多困难。
“在那种信息靠口口相传的环境里,没有人引导,她怎麽会知道当演员这条出路的呢?除非镇上的消息靠着最原始的方式,就能传播到裘安的耳朵里。这就说明,她居住的地方距离横镇很近。更何况,裘安在横镇演戏的时候还在读书,倘若没有家里人的支持,她跑不了太远。”
还好,她还有机会去弥补那天没让裘安说出口的遗憾。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了解了很多裘安的事了。
希望能够多到……足以抓住窗帘里透出的那缕光。
染拢的分析有理有据,遥翎和袁成荫都赞成了她的说法。
她们打印出一张地图,以横镇为中心,圈出了几块可能的范围。随後搜寻出许多论坛里侥幸存活的考古贴,几番对比斟酌,最终确定出了那几个地方。
“枕河镇丶白鹭镇,浮岗丶落川丶云绣……”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染拢心头。
就连遥翎都没能为她解答。
对于像裘安这种没有人脉,又缺乏科班经历和从业经验的人来说,横镇无疑是比北济好得多的选择。
坐落于横镇的影视城,对待想要入行当演员的素人来者不拒;还为此成立了一个更组织化的,为龙套群演提供便利的机构。不仅如此,横镇吃穿住行的费用比北济低,气候也更好,不用为了过冬而发愁,是更多刚入行小演员会选择的地方。
那麽,裘安为什麽在那里打拼了一阵,又忽然北上了呢?
是为了去济影学习吗?
还是为了逃离故乡呢?
可是,她到北济以後,过了好久才去了济影进修。
是忽然找到了混进济影的办法,还是因为赚了些钱了,生活过得更游刃有馀了?
可事实上,这两种猜测都不成立。
她进济影的前两年,刚好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学校对往来人员的管理更加严格;而後者……她连一件羽绒服都买不起,怎麽称得上“游刃有馀”?
到底是出于什麽原因呢……
她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啊。
有没有那麽一天,裘安会对她敞开心扉,把这些深藏心底的秘密告诉她?
她可以一直陪着她,加倍加倍地补偿她的遗憾,抚平她的伤口。
前提是……她需要的人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