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低着头,说不出话。
傅文没有继续安慰,该说的说了,不如让王安独自思考。她也怕自己再说下去会烦躁,控制不住情绪。
王伟抽完烟,进来踢了王安一脚,说:“没烟了,去买条烟回来。”
王安擡起头,见王哥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嗯”一声,出去买烟。
王伟给傅文点上烟,问:“我刚才是不是太凶了?”
“嗯。”
“草,一下没忍住。”
“嗯。”
“这可怎麽整?是不是把孩子给吓着了?我要不要买个毛绒玩具,抚慰一下他受伤的心灵?”
傅文笑了一下:“你问小王吧。”
王伟抓了抓凌乱的头发,去看评论。
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第二天,事件上了热搜。
评论区吵了起来,有站报道的,有力挺品牌方的。另有一群人针对王安的回复,说发布者被说中了,心虚了,恼羞成怒了,要捂嘴!还上升到了言论自由,骂得阴阳怪气……越吵越凶……
王安看着评论,胸口堵得要心梗了。
中午,一条很长的评论引起了王安的注意,叫王伟和傅文一起来看。
【我刚看过视频,作为消费者,对该品牌大为失望。视频里的内容令我震惊,但更令我震惊的一些评论。据我所知,一些国内品牌也被爆出过同样的问题,引得衆人声讨。为什麽换成国际品牌就不一样了?
这麽多人在为品牌方找理由开脱,赞扬它是行业标杆。请你们好好看看视频,怎麽能睁眼说瞎话,还在这鼓吹什麽业界良心,最高标准?
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其他的国际品牌也会被如此“优待”。你们把这些国际品牌当成“信仰”,顶礼膜拜,它们把你们当回事了吗?
为什麽对国际品牌就要包容?为什麽一些国际品牌会“肆意妄为”,对中国消费者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消费者不同?是不是因为我们总是得过且过,自我麻痹,带着极厚的滤镜去看这些国际品牌,所以才会被区别对待?
国际品牌享受着从中国市场赚取的巨大利润,却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甚至在内心里瞧不起中国消费者。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永远都得不到公平对待。
一视同仁应该是所有企业遵循的基本原则,诚信经营是一个企业的底线。
我们的祖国已经是世界强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有些人的膝盖为什麽还是软的?跪了太久,忘记该怎麽站直了?】
王伟眯了眯眼:“这是你舅舅换了个小号?”
王安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是,我没跟我舅舅说。真不是!”
王伟摸了摸胡子拉碴的下巴:“这麽挺我们,是哪个熟人吗?”
傅文拿过鼠标,滑到开头,账户名:垃圾桶里的羊肉串_温的
王伟也瞧见了:“这名起的可真别致。垃圾桶里的羊肉串……还是温的……温的……不会是你那个老同学吧?吃了从垃圾桶里捡出来的羊肉串,那个做饭白痴……”
傅文点开账号,除了刚发的这条评论,什麽都没有。
王伟乐了:“真干净啊。她刚注册的账号?”
王安问:“是傅老师的同学?难怪这麽有水平!”
王伟点上烟:“那是,人家可是教授!教授!”
“这麽牛吗?什麽教授啊?”
王伟咧嘴嘿嘿一笑:“不孕不育。”
“啊?”
王伟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医生。”
“哦哦。”
“我说师妹啊,你是不是要谢谢人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