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别说,这早饭吃的好,一天心情都跟着好。
以前春杏姐跟英嫂子还不好意思跟村长一桌吃饭,但有大花婶子热情洋溢的招呼,渐渐的她们俩也放开了。
在村长家吃饭没有什麽食不言寝不语的说法。
几个人吃几口就开始说话。
春杏姐笑道:“就这买卖,就供一顿饭,不给钱我都愿意来。”
英嫂子道:“可不,天天吃的也太好了。”
大花婶子在旁边补充道:“早上你们忙,我早跟月月说,随便对付一口就行,但这孩子不听呢!”
沈清月道:“早饭最重要,一定要吃好,再说弄这些真的不费劲儿,熟酱之前炸的,小饼擀好之後,一分钟一张。呲上热气就熟了。”
肥肠更是自家卖的。
咸鸭蛋是周家村村长送的,简简单单一顿早餐就出来了。
大花婶子现在越看沈清月越喜欢:“在你手里做啥都不费劲儿。”
大花婶子有的时候都纳闷,咋同样的东西不同人做出来就是俩味。沈清月做啥都好吃。
虽然早上的小饭桌前温馨,但是早上也是最忙碌。
吃完正好六点左右,外头都是等着要买肥肠的老乡们。
庄子叔和李叔的牛车也来了,装车也是个忙叨人的事儿。
沈清月实在是忙不过来,只好委托给大花婶子道:“婶子,这肥肠你看着卖,都是村里人多给点也无妨,我就先走了。”
做熟的肥肠会缩水,五百斤剩下就有三百斤左右。
捞出来约莫二十斤外加一锅的卤汁交给了大花婶子。
大花婶子道:“成,你们忙你们的。”
他们靠牛车去了县里。
牛车可以拉四百斤的东西,以前还行。
现在东西多了,牛车也开始费力了。
沈清月捉摸着,还是得买个能拉货的车,现在牛车就得拉好几趟。
但这话也只能放在心里。买车可不是闹着玩的。
整个县里有车的人都不多。一台车的价格说出来能吓死人,也只能在脑子里想一想。
村长家外头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似的。
大花婶子都忍不住了:“哎,都是来买肥肠的!”
“你听我肚子叫的这咕噜咕噜的声音,馋死了。”
大花婶子赶紧叫人切,道:“外头人买一块钱给十块。咱都是自己村里的,多给三块啊。”
大花婶子还不忘给沈清月说好话:“肥肠这东西本来就贵。还放了不少调料,这是村里人才有的价格!”
“知道。”大夥儿这次可一点说道都没有,好不容易才赶上第二回。
再说这一阵子,大家靠卖小菜也挣钱了,不像之前那麽抠搜了。
大花婶子一直帮着卖。原本一大锅的汤,现在人人都多要汤汁,弄的後面都不足了!
大花婶子道:“最多两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