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友情期限 > 比赛有点无聊介意可跳过这一章(第3页)

比赛有点无聊介意可跳过这一章(第3页)

团队赛制作日在巨大的专用工坊展开。各个学校的队伍占据一个工作台,领到的材料有限,必须精打细算。

十九中的工作台瞬间变成了一个高度专注的指挥中心。

程榭作为总指挥,统筹全局,关键节点的计算和决策都由他完成。他快速在白板上画出最终的结构图和电路丶流路示意图,分工明确。

君谦的动作稳定高效,测量丶切割丶组装,误差控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控制电路板的焊接丶传感器的安装,在他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徐梦雨小心地配置着营养液,接种藻类,筛选微生物,她的操作台像一个微型生物实验室。

沈明明和孟子泽负责辅助工作,准备材料,传递工具,处理一些相对简单的组装任务。

整个工坊里充满了各种声音——切割声丶焊接声丶讨论声丶偶尔的失误导致的懊恼声,气氛紧张而热烈。

时间在飞速流逝。

其他队伍也在奋力拼搏。有的选择了更保守的方案,有的则在尝试更冒险的设计。工坊里弥漫着焊锡丶塑料丶以及各种化学试剂混合的奇特气味。

中午匆匆吃过饭,没有人休息,继续投入战斗。

程榭发现太阳能薄膜的转化效率低于预期,当机立断,调整了能量分配方案,优化了储能电路。

君谦在调试微流控泵时,遇到了管路堵塞问题,他冷静地拆解丶清洗丶重新安装,没有一丝慌乱。

徐梦雨监测到藻类生长速率不理想,及时调整了光照周期和养分供给。

团队默契在高压下逐渐磨合至巅峰。一个眼神,一个简短的手势,就能明白彼此的需求。

然而,意外总是不期而至。

下午三点左右,工坊另一头突然传来一声惊呼和玻璃破碎的声响!原来是一个隔壁省重点中学的队伍在调试高压部分时发生了短路,电火花引燃了旁边的有机溶剂瓶,虽然火势很快被扑灭,但他们团队的核心控制板被烧毁,几乎意味着退赛。

这个小插曲让所有队伍心头一紧,更加小心谨慎。

距离提交作品截止时间只剩两个小时。

十九中的装置主体已经完成,是一个结构复杂丶多层透明的箱体,内部可以看到微小的水流循环和绿色的藻类,各种传感器线路整齐地汇集到君谦制作的控制盒中。

开始最後的系统联调和稳定性测试。

程榭紧盯着数据采集屏幕,上面显示着光照强度丶温度丶pH值丶溶解氧丶能量输入输出等实时参数。

“流控泵第三通道流量偏低。”

“调整驱动电压。”

“藻类反应区温度上升过快。”

“啓动备用散热风扇,降低光照强度20%。”

指令清晰,执行迅速。

最终调试完成时,距离截止时间仅剩十分钟。他们的装置运行平稳,各项参数都在理想范围内。

封箱,提交。

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才感觉到强烈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沈明明直接瘫坐在地上,孟子泽靠着工作台揉着发酸的手臂。徐梦雨整理着实验记录,指尖微微颤抖。

程榭和君谦并肩站着,看着被封存的作品。两人的额发都被汗水打湿,但眼神依旧明亮。

下午五点,团队赛答辩评审开始。

每个队伍有十分钟展示时间和五分钟问答时间。评委由多位资深教授和行业专家组成。

十九中抽签顺序靠後。他们看着其他队伍的展示,有的方案简单但稳定,有的构思巧妙但存在明显缺陷。评委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轮到他们上场。

程榭作为主陈述,站在展示台前。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容不迫地阐述设计理念丶物理模型丶工程实现和生态学考量。他的语言精准,逻辑严密,将复杂的设计清晰地呈现出来。

君谦负责演示装置运行和数据分析,他操作熟练,数据图表直观有力,印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徐梦雨补充说明了生物系统的平衡控制和长期运行潜力。

问答环节,评委的问题异常尖锐。

“如何保证在长期运行中,微生物群落不发生恶性演替,导致系统崩溃?”

“你们的能量预算非常紧张,如果遇到连续阴天,系统能维持多久?”

“这个微流控结构虽然精巧,但是否存在堵塞风险?你们有何应对策略?”

几人冷静应对,回答基于扎实的数据和严谨的推演,既承认了设计的边界和潜在风险,也提出了可行的优化方向和冗馀设计考虑。

他们的表现,赢得了评委席上不少赞许的目光。

所有队伍答辩结束,最终结果需要核算分数後宣布。

等待是最煎熬的。

个人赛的辉煌使得十九中成为了衆矢之的,团队赛的表现他们也自认做到了极致。但强队如云,结果难料。

傍晚,颁奖典礼在中心礼堂举行。

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程榭等人坐在十九中的区域里。连续三天的高强度竞赛,疲惫感终于全面袭来,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结果即将揭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