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
皇帝的旨意雷厉风行。
前往青云观的禁军不仅护住了观主,还截获了正欲销毁账本的赵家死士,完整的账本被呈到御前。上面的记录触目惊心——从十年前开始,赵太尉就利用职权,与边将勾结,虚报军饷,中饱私囊,累计数额竟达数百万两。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为了掩盖罪行,竟买通敌国细作,泄露军情,导致边境三城失守,数千将士枉死。
而姜父当年正是察觉到了军饷异常,想要彻查,才被赵太尉联合萧景渊构陷,扣上了“通敌”的罪名。姜母得知真相後,冒死入宫鸣冤,却被柳姨娘出卖,惨遭灭口。
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皇帝看着账本,气得浑身发抖,当即下令:“赵显欺君罔上,通敌叛国,抄家灭族!萧景渊党同伐异,构陷忠良,废黜皇子身份,贬为庶人,流放三千里!柳氏丶姜柔助纣为虐,赐毒酒!”
旨意一下,朝野震动。三日内,赵家府邸被查抄,男丁斩首,女眷没入教坊司;萧景渊被押上囚车,流放途中,据说疯疯癫癫,再无往日风光;柳姨娘和姜柔在天牢中饮下毒酒,死前还在互相咒骂。
姜父被无罪释放,官复原职,皇帝亲自召见,温言安抚,赏赐无数。当姜父走出天牢,看到等候在外的姜璃时,这位半生刚毅的男子,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
“璃儿,苦了你了。”他握住女儿的手,那双手布满了伤痕,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有力。
“爹,都过去了。”姜璃笑着擦去父亲的眼泪,“我们回家。”
姜家重新修缮了府邸,虽不复往日的奢华,却处处透着新生的气息。周伯在院中种满了姜璃喜欢的兰花,春日花开时,满院芬芳。
姜家冤案昭雪的消息传遍了大盛朝,姜璃的名字也随之被人们熟知。
有人说,她是孝女,为了给父母报仇,隐忍数年,智斗奸佞;有人说,她是才女,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让皇帝都赞不绝口;还有人说,她是奇女子,身陷绝境却能绝地反击,连三皇子都对她倾心不已。
一时间,姜璃成了京中乃至全国的传奇。不少文人墨客写诗赞颂她的坚韧与智慧,甚至有话本先生将她的故事改编成话本,在街头巷尾流传,听者无不动容。
姜璃却依旧保持着平静。她没有沉溺于外界的赞誉,而是将精力放在了两件事上——一是整理父亲的旧案牍,协助他处理政务,她的聪慧与细致,让不少官员都暗自佩服;二是开办了一所女学,收留那些因家道中落而失学的女子,教她们读书识字丶习艺谋生。
女学开办之初,遭到不少非议,有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有人说她是哗衆取宠。但姜璃不为所动,萧逸尘更是全力支持,不仅捐出了不少银两,还亲自题写了“啓蒙堂”的匾额。
渐渐地,女学里走出了能诗善画的才女,走出了精通算学的账房,走出了医术精湛的女医……人们对女子读书的看法,也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