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贞观医圣 > 第2章 伏牛山劫难与新生(第6页)

第2章 伏牛山劫难与新生(第6页)

石岩趁热打铁,提议举办一场全村熊肉宴。

是夜,村中空地上篝火熊熊,大锅内肉香四溢,男女老少围坐一堂,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正当酒酣耳热之际,石岩的妻子突然面色不佳,俯身干呕起来。

旁人都以为她染了风寒,催促石岩快带她去瞧郎中。

苏清晏此时上前,对石岩道石大哥,我早年曾习医术,略通脉理,若信得过,让我为嫂子一诊如何?

石岩又惊又喜兄弟,你还有这本事?

苏清晏微微一笑,探出三指,轻轻搭在妇人腕脉之上。

片刻后,他收回手,对着满脸关切的石岩与周遭渐渐安静下来的村民,拱手笑道石大哥,恭喜!嫂子这是喜脉,你有后了!

此言一出,全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出热烈的欢呼与祝贺之声!

众人纷纷举碗向石岩敬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自此,村里人不仅完全接纳了苏清晏,更因他身怀精湛医术而格外敬重。

他妙手回春,连一些困扰村民多年的痨病沉疴也被他逐一化解。

久而久之,苏先生成了村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被视为真正的自家人。

光阴荏苒,如此平淡而充实的生活,一晃便是三年。

苏清晏白日里或与石岩入山狩猎,或在家中为村民诊病,夜晚则独坐石屋,静参武学。

这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世无争的日子,抚平了他因漫长生命和过往厮杀而略显沧桑的心境。

他第一次觉得,或许这般平淡,才是他穿越数百年时光洪流后,最终寻觅的归宿。

边村血火与生死托付北宋太宗至道末年,北境风云渐起。

辽骑屡犯河东,烽烟时传。

苏清晏与石岩比邻而居已十三载,情同手足。

这些年间,石岩与妻子林素娘又添一子,家庭美满。

然而,这份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却始终笼罩在边患的阴影之下。

石家村地处偏僻,距辽境不足四十公里,宛如狂涛中的一叶扁舟。

苏清晏曾数次向村中族长与长老痛陈利害,恳请举村南迁,以避兵祸。

然村民世代居此,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更笃信数百年来有神灵庇佑,总能逢凶化吉,对他的预警只当作危言耸听。

苏清晏望着他们固执而虔诚的面容,深知言语已尽,无奈之余,唯余深深的忧虑。

十三年的朝夕相处,苏清晏与石岩一家早已血脉相连。

他们一同入山狩猎,一同辨识药草,分享着山林间的收获与平静。

岁月在石岩身上留下了痕迹,刚过而立,鬓角已见微霜。

而苏清晏,尽管始终以蓬头垢面,须覆面的形象示人,那浓密须之下的乌黑,却终究引起了细心的村民窃窃私语。

纵然医术通神,岂能真的抗拒衰老?

期间,族长热心为他张罗亲事,皆被他以各种理由婉拒。

久而久之,村人便私下揣测,这位苏先生或许身有隐疾,难以成家。

苏清晏察觉到此等议论,为免麻烦,便寻来草药,自此之后,每年悄然将须染白少许,以此配合着时光的流逝。

然而,表面的平静无法掩盖内心的停滞。

苏清晏感到自身武学,尤其是主修的参合指,已沉寂十三年,难有寸进。

他深知武道如逆水行舟,遂心生远行之念。

他向族长与村老言明,需远赴深山,采集一种稀世灵药,或需数月方归。

离别之日,石岩执意要同行护佑。

苏清晏按住他坚实的肩膀,恳切道大哥,此去路途险远,你家中尚有素娘与两个侄儿需要照料。

我独自前往,反而便宜。

你放心,采得草药,我定尽快归来。

石岩见他意决,不再多言,只将精心准备的干粮,腊肉塞满他的行囊,反复叮嘱兄弟,一路务必小心,早去早回!

苏清晏告别了送行的村民,坐着驴车,再次踏上了前往乐山凌云窟的旅程。

在凌云窟中,借助血菩提之助与无人打扰的绝对宁静,他将全部心神沉浸于参合指的升华之中。

历经数月冥思苦想与反复尝试,终得突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