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明朝科学发展观by青律 > 第26章(第2页)

第26章(第2页)

下午一到,皇上睡的呆毛都翘起来了,蘸水压了半天都压不下去,索性就翘着呆毛去见杨一清。

这种心态,大概就是通宵开荒去回来发现又要跟导师做开题报告。

嘛不成也得成了。

当然皇上虽然实际上并没有睡醒,表面上还是给宫女们捯饬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杨大人进殿之後,一眼就看见了皇上额前翘着的一缕头发。

老大爷咳了一声,例行公事的解释了下自己的来意。

按照这之前的会议里讲过的,他将代表其他持反对意见的一衆大臣,在梳理清晰条目之後,过来跟皇上做最後一次的驳论。

如果杨大人都被皇上说的心服口服,那其他人也当然得闭嘴。

虞璁表面上古井无波,其实心里也没底。

等会要实在不行,他豁老脸出去抱着老杨同志的大腿哭一场去?

忘了是哪位圣贤说过,这能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就大声盘逻辑列根据。

讲不了道理,就谈情理,声泪俱下动之以情。

要还是不行,那就只能拍着桌子把水搅混了。

当然老人家心脏不太好,真拍桌子搞不好他就成千古罪人了。

杨一清听了赐座之语以後,慢慢悠悠走过来坐下。

虞璁可看清楚了,他身上什麽都没带,别说文稿了,提词的小纸片那都没影儿。

皇上提气收腹,沉声道:“杨大人请讲吧。”

白胡子老头坐在那儿,慢慢道:“这一辩,是老臣输了。”

——嗯??

不对??

还没开始啊朋友!!

虞璁回过神来,但是一肚子的话全都没用武之地了。

你这上来就20投也太干脆了吧。

杨一清看着年轻的皇上一脸愕然的样子,笑道:“皇上,臣就算能列出十条,难道皇上就摆不出百条来吗?”

虞璁心想这是友军啊,忙不叠也笑道:“杨大人也理解了朕的意思?”

“这文理科举,还有三典修撰,老臣看来,确实可以助益国家。”杨一清慢慢道:“至于……儒学的尊位,还有其他大臣特意叮嘱的事情,哪怕老臣再不同意,也撼动不了陛下吧。”

当年他的老朋友杨廷和,执意让这孩子从太子之门进京登基。

他说不就不,连帝位都可以甩手不要。

後来争太皇太後的尊号和入太庙之事,皇上甚至把无功名的进士引为上臣,让他们来使手腕赶走宫中的老人。

这帝王,是个不达执念不罢休的主。

此事就算能耽误一时,未来也自然还是会又摆上议程。

自己佯装不表赞同,顺理成章的被推举为代表,也不过是卖个顺水人情而已。

虞璁松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缓缓道:“杨大人还是知事理啊,对了,太医院日常给您请平安脉了没有?”

“回禀陛下,”杨一清思索了片刻,还是报喜不报忧:“好许多了。”

虞璁此刻让老人了了难处,自然多了不少注意力来关心更多的事情:“那背後之疽呢?”

老头儿愣了下,眼睛睁的浑圆。

皇上怎麽知道,我背上长了个疽?

这‘疽发背而死’,在史书里出场率特别高。

前有项羽旁边的范增,後有朱元璋身边的徐达。

所谓的疽,基本上就是封闭或半封闭的脓疮,越长越深,然後进一步引发真菌感染之类的并发症。

在现代看来非常不值一提的小事儿,在古代却致死率相当高。

——当然,这可能和当时的医疗意识丶清洁理念太落後有关。

现代人都知道摸患处之前要洗手,因为他们懂细菌是什麽。

可古代人看来,这两者似乎并无关联。

“陛下……”杨一清保持着根深蒂固的观念,起身行礼道:“老臣顽疾处处,不必过问,谢陛下体恤。”

虞璁看着他想转移话题的样子,突然开口道:“黄锦,关下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