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四方院里有棵玉兰树,树长得极大,花枝都溢出院子,整个院中芬芳清雅沁人心脾。树紧挨着一副石桌,枝条上手掌大小的花团正好落在石桌上,洒下一片粉红趣意。
她看着却没有心思欣赏,心中被其他充斥的鼓胀,连咽口气都觉得刺人,她看了会儿顺手指了对面的凳子叫雀铭坐下。
“那日的事是个误会,我并没有心伤你。”
再次解释,至少在彻底摆脱他之前,可不能叫他生什麽乱七八糟的阴暗心思。
雀铭闻言终于擡了头,看着她的眼睛认真道。
“我从未怪过小姐!小姐当年肯留我下来,给我吃饭睡觉的一方安稳之地,雀铭已经感激不尽,怎麽敢怪小姐?即便是小姐日後有气撒在我头上,雀铭也毫无怨言。”
感激?感激又有什麽用?毕竟在他最爱的权势面前,恩情不值分文。
五年前的冬天,清宁随父亲在西宁住了三个月,那时候父亲正好在西宁有差,听闻西宁有家乐师技艺出衆,遂带着当时极喜欢琴的清宁去学了一段时日。
正是在那里,清宁第一次看见雀铭。
乐坊来往之人衆多,一个瘦小的孩子端着茶盘为达官贵人端茶递水,她心里不忍同她一般年纪的孩子做此等事情,一来二去竟把视线专注在他身上,连教习先生都看了出来。
“姑娘可是对那孩子感兴趣?”
清宁不欲撒谎点点头,谁料先生竟叫了他过来。
擡起头清宁才看清那张脸,一张像是女孩子的精致面容生在了男子身上,比起惊异更多是替他忧心,他这样的脸在这种地方怕是要受很多苦。
于是,清宁第一次同他说话,问的和别人都不同。
“你愿不愿意跟我走?”
雀铭诧异擡头,望向屏前抱琴的少女,她脸上稚气盈盈,却目光如炬的看向他,似乎真能带他逃离这已定的结局。
他不敢移开目光,坚定的点点头,没想到这个小姑娘真的带他走出了乐坊,带他进了越家。
眼前雀铭身着灰衫,是仆从间最普通的款式,窗外微微清风吹进屋来,吹得案上宣纸沙沙作响,也荡起那灰袍一角叫清宁晃神。
那天的他似乎也是这样,明明已经策划好了陷阱睁眼等她往里跳,却依旧没什麽话,没什麽情绪,像是投入深潭的一粒石子,安安静静的落下去。
其实,若不是他如此狠毒,执意要替太子扫清障碍,在那三年里她对他的感情还是没有多少改变的。
那是他离开的第一年。
京城传出了他被太子收入帐中的谣言,越清宁坐立不安不敢验证,或许是愧疚,她一直留意他的情况,一直无法不管,直到那帮文人雅士传出了关于他的词。
【董生唯巧笑,子都信美目。百万市一言,千金买相逐。】
十几个字叫她听都听不下去,那是她一直担心的人,被他们就这麽讽刺着……
越清宁舍不得,于是连夜叫人在东湖临湖墙上提了一段反驳他们的词。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深闺人未识,微尘心自知。】
那时他们传出了谣言,说是那词是为太子而提,说有女子忘不了太子这才留下这般情真意切的词,她哪里可能对太子有什麽好念头,那时她只想他能看到那诗是为他而作。
越清宁摇摇头从中醒过来,面前人还默默垂着脑袋。
低下的头只能看到挺直的鼻梁和垂下的几缕青丝,他似乎总是这样,很少说些什麽,哪怕在前世也是,叫人搞不清他所思所想。
“雀铭,叫你身上受了伤实在抱歉,回去好好休息,这些天不用你跟着出去了!”
他似是忘了规矩,那双星眸流光傻愣愣的盯着她。
“我身上已经大好,大小姐若有任何事尽可吩咐雀铭!”
目光交织,越清宁忍了半晌还是不自觉躲他,避开他的视线遥望窗外的玉兰花枝。
“雀铭,我有个问题一直无解,你能不能替我想一想?”
他闻言点点头,目光清澈毫无隐瞒,好似真的为她忧心。
越清宁装看不见,冷淡道。“依你看来,如何才能叫一人断肠裂心呢?”
那个的毒计是不是从今朝就开始铺垫了,也叫她警醒警醒。
然而,雀铭却始终一言不发,假意思考的样子滴水不漏,不给她一丝机会察觉,想来这便是未来王朝的肱骨重臣,如此心计要她一个才活过十五的小姑娘如何斗得过?
不过幸好,此刻的她活了两辈子,也不再是小姑娘,今朝的清宁未必就会输给这个披皮小人。
眼看他不答话,越清宁亦没心思看他这张装模作样的脸,恹恹的挥手叫他回去。
“今日就先回吧!我有事还要唤你的!”
“是!大小姐!”
人起身走到门口,又突然调了头,只听他又说。
“若我想出,再讲与小姐听。”
“……”
灰衫终于离开了院落,清宁也垂下手没了刚才的游刃有馀。
青珠进来不解问到,“姑娘,雀铭早就好了,你还这样每天给他伤药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