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迎奉命。
秘书院主事领着一众书吏入殿。
柜阁中尘封多年的公文被重新翻出。
永熙十八年,先帝为解除十王府驻扎京畿附近的十万大军的威胁,在广南给他们划出一片封地,以地权作为交换收回了军权。此举当时的确是拿掉了架在皇城脖子上的一把匕首,但广南一十二州的天空从此笼上了阴云。
十王府的势力在地方作威作福还是绰绰有余,他们巧取豪夺,侵吞民本,干涉行政,全然不把当地官员放在眼里。
当地官员因此叫苦不休,而先帝晚年的批复之中唯有寥寥几个字。
【宣抚怀柔】
看到这几个字,大部分官员的理解都是由朝廷出钱补贴地方,只有礼部尚书方时镜一直在为家乡的百姓申辩。
林佩道:“太后,右相刚刚提到仰县兴办学府所用的四十万,臣之所以不回答,是因为臣知道那只是各级官员为了维护朝廷尊严而想出来的一个名目,臣不想捅破窗户纸。”
董嫣闻言微怔。
太监把椅子从幕后搬出来,扶着她坐下。
林佩道:“但是太后今日既然问起了,臣亦不敢隐瞒,眼下的京城固然太平安康,但过去欠的债总是要还的,如果继续拖下去,这笔开支只会越来越多。”
方时镜这才在万众瞩目之下出列,缓缓从袖中拿出一道奏本:“太后问此事当如何处理,臣以为宣抚怀柔四字不仅指的是花钱了事,其最终目的应该是收归统一,是故,礼部每年都上这么一道本子,今年仍不例外,为阜国长治久安,请上观阅。”
争锋(下)
奏本递到御前。
朱昱修一字一字指着,却还有许多词句读不通,问董嫣是什么意思。
这道奏本的意思大致是,朝廷拨款五百万两白银,由礼部牵头在广南开展一场自上而下的宣政,重整地方之治。
董嫣被堵得说不出一个不字。
尽管当年令十王府南迁保京城太平是先帝之意,但眼下这笔旧账却是被不知情的她自己问出来的,她不能再装聋作哑拖欠下去。
林佩以户部度支为饵,先诱陆洗咬钩,而后顺理成章把朝廷和十王府不可避免的矛盾归到太后身上,而他本人则是尽了为臣的本分。
方时镜看向林佩的背影,眼中饱含钦佩。
董嫣一声长叹:“如此,便依左相之意。”
朱昱修拿起御笔,当文武百官的面批准了这道奏请。
一切尘埃落定。
朝会似也已接近尾声。
——“陛下圣明。”
林佩擦完笏板,退回左侧。
余光之间,他发现陆洗还一动不动地站在正中。
御前烛火如飘舞的金花,那一人一影似在经受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