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刀下留人配角演员表 > 65 八(第1页)

65 八(第1页)

65(八)

◎建言丶怠政丶告状◎

皮球踢来踢去又回到了最初提问题的人脚边,接还是不接?

昭德帝眼神转而看向长女,问道:“长平有何良策?”

毕仁:“儿臣不才,有些许想法。若是攻打东北部边夷,儿臣以为春季唯最佳时节。夏季多雨道路泥泞,马匹辎重行进困难,千里奔袭更是难上加难。

同理,辽东丶辽西丶右北平三地冬季气候寒冷,隆冬时节更是滴水成冰,也不宜行军。而且受气候影响南方兵士恐难适应,所以不应舍近求远调兵。

秋季也可,马儿膘肥体壮,若出骑兵,千里奔袭能出其不意,但敌方亦如此。

所以儿臣觉得不如把东征计划推迟到来年开春,以备我方征兵,准备粮草辎重,训练兵士马匹,而且……”

未说完的话被盛王打断:“皇姐有所不知,从高祖开国起就在那三地开放了互市,当地百姓与边夷杂居日久互通姻亲,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态。若是让当地百姓去打仗,怕是他们不会尽心尽力,反而包庇维护为敌人通风报信。”

“至于你说的北部马场……呵!看来皇姐真是太久不问国事了,那地早就被夷狄侵占了去,现在哪还有什麽马场?即便是有,那也不是咱们的。”

毕仁被怼的明显一愣,沉默半晌後才自言自语道:“是这样麽……”

盛王再次露出得意之色,仿佛是因为自己怼回了长平公主的问话而兴奋。

太子则是出声安抚道:“皇姐久不上朝,对朝局有些不熟悉也是情理之中。”

毕仁愣愣地点头,而後用充满希冀的表情看向正前方的昭德帝:“父皇,儿臣还有话要说。”

对于长女第一次朝议中透露出的信息偏差,昭德帝似乎并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反而对她更多了几分容忍与宽宥:“无事,你但说无妨。”

毕仁似乎是垂眸思索,也更像是在为自己打气,半晌後才缓缓擡起头说道:“儿臣觉得青州的救灾粮从周边借调为好,既可以省去长途运输的损耗,也可以缓解国库的压力。”

太子开口:“兖州虽有粮但那是一州百姓的储备粮,若是借给了青州……如皇姐所说,第二年青州百姓粮食依旧欠收,到时不仅他们吃不上粮还要带累借给他们粮食的兖州百姓,这岂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孤以为还是由国库直接调粮为好。”看似在反驳毕仁的观点,实际潜台词也是不赞同出兵东征。

粮食都紧着青州百姓了,哪还有馀粮给你们打仗用?都消停点吧!

从这点上看,太子行事虽然略显保守但出发点确实在为百姓考虑,相比较盛王也更务实。

可问题的关键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想消停过日子,总想着在他执政期间打一两场漂亮的对外战争,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功勋卓着。

毕仁:“我还是建议由周边向青州调粮以解燃眉之急,不必可着兖州一地,而是周边各州分摊份额,明年再行归还相应份额的粮食或者银钱。”

盛王:“地都没有了还拿什麽还?”

毕仁:“地还在,没有的只是今明两年的粮食收成而已。”

“父皇,儿臣建议青州部分农田由小麦丶稻米改为桑蚕养殖,不需要全部实行,可挑部分郡县实行试点。当地有世祖时期就已经形成规模的造船厂,还有高祖时期设立的船舶司,咱们大可以发展桑蚕养殖,从而形成以养殖丶织造丶外销一条龙的规模性……”

盛王再次打断:“外销?外销给谁?东南沿海常有海盗侵袭扰民,所有海岸关口早已关闭,船都出不去东西卖给谁?”

毕仁真是烦死这个问题巨婴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断自己的话,仅“讨厌”二字都不足以形容这个毕老二。

“田淹了就改种其他,什麽东西能産生高价值就种什麽。百姓们手头富裕了就可以拿钱还债,拿钱买粮,还可就此衍生一条完整的産业链,带动周边共同富裕起来。

农业丶手工业丶商业三者都发展起来才叫百姓安居乐业。

朝廷税收来自民间,万千子民丰衣足食才有馀钱交税,朝廷才能多设税种,国库才能进银子。

所以,民富了,朝廷也就富了。

国库充足了,就能扩军丶征兵丶买粮丶开饷,就能想打哪就打哪。

而不是从已经困苦的百姓身上继续挖掘其残存的那一点点价值,可着劲儿的想要榨干他们身上最後一滴油水。如果在朝的诸位大人都如盛王一般想法,那我们与那外来掠夺的蛮夷何异?

哦,海盗还没抢到内陆呢,咱们先对自家百姓盘剥起来了,天下哪有这般的道理?

这与自掘坟墓何异?!”

“所以……”毕仁转身环视大殿之内所有官员,做最後的总结发言:“我大周子民人人有饭吃丶有衣穿丶有钱花才是真正的海晏河清,国富民强!”其他都是虚的。

语毕,久久无声,只留毕仁的话在大殿内回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