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女卿隐 > 第23章 酒楼风波1(第2页)

第23章 酒楼风波1(第2页)

见宋千昭丝毫没有同他交谈的意思,他也识趣地不敢上前搭讪。

皂衣班头领着三人到了衙门的户曹。

户曹亲自帮宋千昭办了改换房契丶地契的事由。

作废原先的契书後,宋千昭特意吩咐户曹在新契中加上范之玉的名字。范之玉再三推辞,终究抵不过宋千昭的坚持,只得在其中一份地契上落了名。

房契尚未立定,瑞气赌坊和祥云当铺已化作一片焦墟,自是无从立契了。

拿到了新地契,宋千昭心里多了一些底气。

虽说她宋府小少爷身份已定,富贵近在眼前。

可她始终认为,靠别人得来的富贵,远不如亲手赚的踏实。

收好新的地契以後。

宋千昭带着寻玖丶范之玉离开了奉天府。

街市上人声喧嚷。

宋千昭带着寻玖和范之玉迈进了醉风酒楼的大门。范之玉手里晃着一把折扇,他四下张望了几眼,冲着不远处的跑堂咧嘴一笑:“哎,你们这儿最好的酒先上一坛来!”

跑堂的见几人气度不凡,连忙堆着笑迎上来:“来嘞,您还想用些什麽?”

宋千昭环顾四周,并未落座,只是问道:“你们东家的在吗?我有事寻他。”

跑堂的一愣,随即赔笑道:“这位爷,实在不巧,我们东家一早出门谈生意去了,说是要采买大批新鲜时蔬,正跟菜贩子议价呢,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您要不先坐会儿,喝杯茶等等?”

范之玉大喇喇地往椅子上一靠,翘起二郎腿,笑道:“那正好!先上酒菜,咱们边吃边等。”

宋千昭和寻玖坐了下来。

跑堂的见状,赶紧招呼後厨备菜。

已到饭点,酒楼里人声渐沸,人越来越多。

此时,隔壁桌坐着四个和宋千昭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们正激烈地讨论着什麽,时不时拍案而起,脸上都带着愤慨的神色,说得唾沫横飞。

宋千昭悄悄竖起耳朵,想听清他们在议论什麽。

“如今辽东局势动荡,民变四起,卢大人上书提议增收关税丶盐税等杂税,竟被李党驳回了,实在可气!”

“眼下国库吃紧,天下动荡不安,李党不为国分忧,反倒专干些祸国殃民的勾当,简直可恨!”

“那些李党都是些什麽东西?不过是一群趋炎附势丶毫无廉耻的奸佞小人,真恨不得提剑将他们斩尽杀绝!”

宋千昭听着他们的议论,轻轻摇头,插话道:“其实加税一事,未必妥当。

百姓的负担已经够重了,为何不从商税入手?大绥的商贾富户衆多,稍稍调整商税,国库不就能充裕些了吗?”

桌边四人闻言皆是一顿,齐刷刷扭头望向他,眉头不约而同地蹙了起来,显是没料到此时会有人突然插话。

宋千昭却神色如常,只继续说道:“就拿盐税来说,先帝年间尚有一千万两的进项,如今却不足百万,其中差额都被豪商巨贾暗中吞没。

朝廷若能从这些地方着手整顿,岂不比一味加征百姓的税赋更合适?”

一个年轻书生皱着眉头反驳道:“商人囤货擡价,自己不种地不织布,光靠倒买倒卖赚黑心钱。要是朝廷加他们的税,他们肯定要把银子从老百姓身上赚回来。现在百姓日子已经够苦了,这不是要逼死人吗?”

宋千昭微微一笑,从容应道:“这位兄台此言差矣。商人转嫁税负,根源在于朝廷监管不力。若设立市舶司严查哄擡物价,规定盐引配额,何愁商人敢肆意妄为?

再者,辽东军饷拖欠日久,若再不整顿商税,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边关将士饿着肚子守国门吗?

百姓之苦在于贪官污吏层层盘剥,而非合理的税制改革。

先帝年间盐税千万两时,盐价反而比如今更平稳。可见症结不在征税,而在吏治。若因噎废食,放任富商巨贾偷逃税赋,才是真正苦了百姓。”

一名华服青年冷笑一声,“哼,如今州盐商哪个不是捐了功名在身?既入士林,自当享有优免之权。朝廷若要征税,也该去找那些没有功名的升斗小民才是。”

“此言大谬!”宋千昭眉头一蹙,声音微扬,“按你这般说法,岂不是让天下商贾都去捐个虚衔,便可堂而皇之逃税?那朝廷税制岂不形同虚设!

盐商捐官不过是为了逃避税赋,这等钻营取巧之辈,也配称士人?若依此理,明日粮商丶布商纷纷效仿,我大绥税基何在?

《大绥律》明文规定,捐纳所得官职只享礼仪之荣,不具实职,更无免税之权。尔等在此混淆视听,莫非是要为奸商张目?

而且,普天之下皆是大绥子民,为何偏要穷苦百姓交税?如今国家危难,读书人难道不该为国分忧?朝廷一百年厚待士人,就养出这般只知盘剥民脂的蛀虫不成?”

“你说什麽!”

“砰”的一声,那四个年轻人几乎同时拍案而起,脸上满是怒容。

寻玖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吓得脸色发白,慌忙拽住宋千昭的衣袖,声音都打着颤:“少爷,他们人多势衆,咱们……咱们还是先避一避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