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丫夸奖道,“这样的筐子,城里人肯定喜欢。”
老汉有些不好意思,“就是瞎摆弄,也卖不了几个钱。”
“您别这麽说,这可是真本事。”
李兴也凑过来看,“要是能批量做,肯定有市场。”
冯兰拿起一个筐子仔细端详,“老伯,您一天能编几个?”
“要是专心做,一天能编三四个。”老汉老实地回答。
“那您愿意给我们供货吗?”
三丫直接问道,“价钱好商量。”
老汉愣了一下,“真的?”
“当然是真的。”三丫笑着说,“不过我们有要求,质量一定要保证。”
在青石村待了大半天,三丫详细记录了村民们的情况。
这个村子主要産出蔬菜和手工艺品,都是酒楼能用得上的。
临走时,村长拉着冯兰的手,“大姐,你们真是好人啊。要是真能合作,我们村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放心吧,我们说话算数。”
冯兰拍拍村长的手,“过几天就派人来和大家详细谈。”
第二站是柳树镇,比青石村大得多,有三百多户人家,还有个小集市。
镇上的人见识比村民广些,听说城里来了商人,纷纷围了上来。
“各位,我们想了解了解镇上的特産。”
三丫站在集市中央大声说道,“有什麽好东西,都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很快,各种各样的东西摆了一地。
有腌菜丶干货丶手工布匹,还有一些小玩意儿。
三丫一样样仔细查看,不时询问制作方法和成本。
冯兰则和镇上的妇女们聊天,了解她们的生活状况。
“大姐,您家这腌菜做得真好。”
冯兰尝了一口萝卜条,“这个味道,城里人肯定爱吃。”
那妇女高兴得不行,“真的吗?我们家祖传的手艺,就是没地方卖。”
“有地方卖了。”
冯兰笑着说,“我们酒楼正好需要这样的小菜。”
李兴在一旁看着三丫忙前忙後,心里五味杂陈。
这个姑娘明明还在为感情的事伤心,却能这麽快投入到工作中,真让人心疼又佩服。
在柳树镇,他们发现了不少好东西。
特别是一种当地特有的野菜,做出来的菜品味道很特别。
“这个野菜,你们一年能收多少?”三丫问当地的采摘户。
“春天的时候最多,一天能采几十斤。”
采摘户回答,“不过保存不了多久,只能趁新鲜卖。”
“那咱们可以做成干菜。”
冯兰提议,“这样就能保存很久,什麽时候都能吃。”
采摘户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周围十几个村庄和小镇。
每到一处,三丫都详细记录当地的特産和村民的需求。
冯兰则负责和村民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期望。
她发现,这些地方的百姓虽然生活不富裕,但都很勤劳朴实,只是缺少销路和指导。
李兴全程陪同,帮忙搬东西丶记录信息,表现得很积极。
虽然三丫对他还是客气疏远,但至少不再排斥他的存在。
一周後,三人回到锦州城。
三丫整理着这几天收集的资料,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