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早有准备,略一清嗓,朗声吟诵道:
“宝髻瑶簪花下逢,
莲步轻移步步生。
妆成不敢频回首,
佳偶天成共白头。”
诗句描绘了新娘的美丽仪态与妆成后的娇羞。
更寄托了“共白头”的美好祝愿,情真意切,引得众人一阵喝彩。
“好!好诗!”
“秦王殿下果然大才!无愧文曲星下凡!”
然而,萧家子弟们岂会如此轻易放行?
众人纷纷笑着起哄:
“不可不可!殿下乃文曲星下凡,一首怎够?”
“正是!须得多作几首,方显诚意!”
“殿下,可不能藏拙啊!再来几首!”
面对这善意的“刁难”,李恪脸上适时的露出几分无奈的笑容。
稍作沉吟,才思如泉涌,接连又吟诵起来:
“云锦霞裳簇玉颜,
金钗斜插鬓云间。
催妆不用千行锦,
自有天孙巧手裁。”
此诗赞新娘像织女巧手裁就,超凡脱俗。
不等萧家子弟刁难,李恪继续吟道:
“锦绣华堂映日红,
香车宝马待花容。
催妆一曲声声慢,
喜看新人入画中。”
这还没完。
李恪又吟了一首:
“玉镜台前晓妆浓,
眉如远山眼含水。
催妆声里人如玉,
今日花开第一枝。”
一连四首催妆诗,字字珠玑,应景贴切,充分展现了新郎官的诚意与文采。
引得满堂宾客,都忍不住抚掌赞叹,喝彩连连。
见火候已到。
李恪含笑示意。
随行的宦官、宫女们立刻会意,笑盈盈将早已备好的“催妆礼”,分发给拦门的萧家子弟与侍女们。
听了好诗,又得了厚赏,拦路的众人心满意足,欢声笑语的让开了道路。
一时间,道贺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喜庆热烈的气氛达到了小高潮。
李恪在一片祝福声中,继续向着内院深处,终于在后堂见到了新娘。
此刻,新娘萧文心,在左右傅母和侍女的搀扶簇拥下,自香闺而出。
她身着繁复华丽的青色深衣礼裙,层叠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