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夫人接连在两个儿子身上受了气,她无处宣泄,便将怒气撒到霍姨娘身上:“你还吃什么吃?都别吃了,都做饿死鬼去吧!这个家真是要完了!”
……
吴王李恪再次登门拜访,是另一个休沐日的事了。
魏夫人在人后鄙夷李恪是“杨家的小崽子”,但回回见到,又显露出受宠若惊的模样,直道“蓬荜生辉”。
李恪说:“本王是专门来找魏将军的。”
言下之意,不大想不相干的人杵在眼前。
魏君行会意:“恰巧几日前得了新茶,殿下倘若不嫌弃的话,就请随我移足内院吧。”
李恪倒也真的静心等了那新茶端来。
“今岁本王喝过两次好茶,一次是在甘露殿,一次就是在你这里。”
“殿下此言可要折煞魏某人了,幸得殿下愿与民同乐罢了。”
李恪搁了茶盏,望杨筝,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本王这次来,还是想麻烦杨娘子的。”
杨筝说:“去为娘娘做菜?”
“不,母妃宫中的小厨不算太笨,他勉强将你的本事学去了,菜做得都像模像样。”
“那是?”
“你还会做别的菜吗?能否写下来?”
杨筝先惊后笑,他居然是来要菜谱的。
她说:“的确还会几道菜,只是一时之间恐怕想不齐全。”
李恪倒不挑剔:“写一道都是好的,怎么做万望写详尽。”
前日魏君行在写公文,屋内恰留了笔墨纸砚,他就对杨筝说:“你进屋写来给殿下吧,让胭脂为你研墨。”
杨筝应声,领了胭脂去。
隔窗看院落里,两个男人不知在聊什么,模样相谈甚欢,吴王李恪一度笑得前仰后合。
胭脂已研好了墨。
杨筝一边思索一边蘸墨落笔。
出去将几张纸递给李恪,李恪看到字迹,不觉惊奇称赞:“你的字好生秀丽。听说你出生在随州的乡野里,如何能写得这一手好字呢?都强过宫里几位公主。”
杨筝不知该怎么接话。
魏君行替她称谢了:“殿下谬赞了。”
杨筝写了燔炙、虾饼、白水豆腐、葵花斩肉的做法,食材和烹制过程都写得详详细细。
李恪阅后极满意,随后他叫人送上谢礼。
呈上的锦盒打开,里面是个非常精美的金项圈,形制小巧圆润。
“这是母妃的心意,听说你们新婚,祝愿早生贵子。”李恪接过仆从递上的另一个小盒子,递给杨筝,笑说道,“这是我的。打开看看,喜欢与否。”
杨筝迟疑着接过。
盒子里是一个饰以宝石的黄金臂钏,华贵典雅,熠熠生辉。
杨筝被这件贵重的礼物吓得推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