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车间中央,声音清亮。
“咱们要试做一批新棉衣,里子用的是蓖麻蚕丝,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女工们齐声应道。
贺淑娟领着几个手巧的姐妹,连夜赶工。
她们做了好几件样品,用的蚕丝和棉布都不一样。
为的就是找到最舒适、最实用的搭配。
第二天一早,小卫第一个试穿。
她套上第三件样衣,活动了两下胳膊,脸上突然露出惊喜神色。
“哎!这件最舒服!蚕丝好像只铺了一层,薄薄的,可一点不冷,反而像有股热气裹着身子。而且,软乎乎的,摸着不像之前那么滑,也不扎人。”
苏晓玥连忙接过那件衣服,仔细查看内衬。
她现,贺淑娟巧妙地把蓖麻蚕丝和普通棉线混在一起纺成了新线。
这样一来,既保留蚕丝保暖性和防潮能力,又因为棉线的加入,让手感变得柔软顺滑。
“就选这个了!”
苏晓玥眼睛一亮。
“后面的全部订单,统统按这个标准来做!蚕丝棉混纺内衬,蜂窝棉填充,外层用防水粗布!谁也不能改!”
那天晚上,厂里只有技术科的小办公室还亮着灯。
苏晓玥趴在桌前,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蚕丝和蜂窝棉的排列结构。
林美瑶端着一杯热茶,小心翼翼地推开办公室的门。
她走进来,俯身细看,眉头舒展开。
“这样弄,咱们的工装真成独家了!”
“对啊。”
苏晓玥微微一笑。
“蓖麻蚕丝天然防潮,穿在身上不闷不湿,特别适合南方的气候。蜂窝棉锁温性能好,轻盈又保暖,而且这面料是双面结构,别人想抄都抄不来,抄了也没用,工艺复杂得很。”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深市的冬天向来湿冷。
那天,苏晓玥坐在办公桌前,认真修改生产排期。
突然,桌上的电话铃声尖锐地响起。
她伸手拿起听筒,耳边传来一道柔和的女声。
“苏女士,您好,这里是黎国时装周组委会。关于‘飞裳’提交的参展申请,有一个正式的消息通知您。”
她心跳瞬间加快,握着听筒的手不由自主地收紧。
“很抱歉,秋冬季的名额我们未能通过您的申请。”
对方的语气依旧礼貌。
“不过,评审委员会特别注意到,贵品牌在设计中巧妙地融合了华国传统工艺,尤其是对老手艺的创新运用,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我们决定特此邀请‘飞裳’品牌参加春夏时装周。”
“春……春夏?”
苏晓玥微微一怔。
“没错。”
对方肯定地回答。
“如果您有意参与,请务必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完整的资料,以及不少于三十五套春夏系列的设计图稿。这些作品需能充分展现贵品牌的风格定位与工艺水准。我们的评审团将进行终审,通过后,贵品牌才能正式入围。”
话音落下,电话那头传来“嘟嘟”的忙音。
她放下听筒,整个人靠在椅背上,怔怔地望着天花板。
心头翻涌着复杂的滋味。
黎国,那是多少设计师梦寐以求的舞台。
可现在,机会真的来了,却来得如此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