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风陵渡 > 第91章(第1页)

第91章(第1页)

明绰闻言心中微动,看着身边的年轻女子一身汉不汉、胡不胡的打扮。段知妘察觉到她的目光,颇为狡黠地一笑,露出了颊边一个酒窝。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羌人是胡,乌兰人也是胡,对吧?”

明绰摇了摇头,轻声道:“我明白。”

段知妘重新打量了她两眼,突然伸出手,再一次牵住了她的手。她的掌心干燥,温暖,能摸到弓马留下的硬茧。

“你们萧姓祖上出自雍州陇西,所以立国为雍,为的

就是有一天能赶走这些蛮夷,重回故土。”段知妘笑了笑,“可是蛮夷是打不走的。”

段氏几代人顽强抵抗了这么多年,流了无数的鲜血,付出了城破人亡的代价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对抗的不是胡人,而是时间。他们想要的胜利早已和前梁一起随江东逝,没有人能够抵挡时间的洪流。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段知妘手上微微用力,“所以我向大雍求娶你。你终于来了。”

段知妘说让明绰先见见汉官,第二日就将人都召了来,果然是两只手就数完了,其中超过一半还是在雍州时就效忠于段氏的世家。明绰与这些汉官们谈了几日,倒有一大半时间是在梳理各个世家之间的关系。

陇西萧氏当年乃是雍州第一大族,这一点明绰知道。羌人灭梁,随前梁皇室南渡的萧姓为一支,被他们称为“南萧”,被战火所隔的本家则为“北萧”。后来南萧遇水化龙,如今已成南国皇室,北萧却险些被羌人屠戮殆尽,不得不依附于雍州段氏。以至于到明绰这一代,根本就不知道还有“南北萧”这样的说法了。

不过北萧后人仍在,名唤萧典,官还大得很,总领尚书台。只是明绰很快就发现,此尚书非彼尚书。

长安的官制和建康基本一致,有些地方做了一些无伤大雅的精简,但除此之外,他们还融合了乌兰原本的旧俗,各部自治,各有大首领、部落王等职。而实际上朝中真正掌实权的,也全都是西海人。前梁时就已裁撤的“丞相”一职,大燕倒是又捡了回来。当今丞相名为齐木格,意料之中是个乌兰人,而且是个不太喜欢汉人的乌兰人。

其实乌兰郁弗很有远见,在西海人都只想着来汉人这里烧杀劫掠一番就回老家去的时候,他第一个提出定都汉人的旧王庭,与汉人合作。他娶汉女,任汉官,在朝中推行汉人的教化——不得不说,他一死,西海十八部就四分五裂,也是因为他这一套失了民心。

乌兰徵自小接受汉人的教育,愿意沿用父亲的这一套,只是他登基之后根本就还没腾得出手。他不在长安,汉官就更势单力薄,若不是还有太后在,恐怕早就都被齐木格逼回家了。

举步维艰啊。一谈起来,便只闻哀叹一片。

“北地的世家呢?”明绰问了一句。北地的世家也没有全部被羌人赶尽杀绝,她听到太父提起过,“京兆有杜氏,天水有姜氏,河东有杨氏和郑氏……”

可是萧典只有一声更无奈的叹息。

在“戎狄乘衅,豺狼竞驰”的年月里,这些没能走脱的北方世家们都各自缩回了老家,和段氏一样,招民兵,编军队,只是旁人皆无段氏的血性,眼见着打不过,也就罢了。今日羌人来,就降羌人;明日渠搜人来,也是一样。反正就是给钱,给人,能撑一年是一年,能撑一代是一代。如今大燕立国,他们也只冷眼旁观,长安城里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长久不了。

明绰一听就明白了,这些世家不仅不会来相帮,恐怕还成了地方豪强,是长安的肘腋之患。等到各部叛乱这种大的问题解决了,这些小问题就要浮出来了。

段知妘倒是面色如常,好像没觉得这些事儿是个事儿。

“自古都是创业易,守业难。”她语气淡淡的,“大燕初立,这些事情在所难免。等陛下回来了就好。”

明绰注意到她在汉官们面前就改口称了“陛下”。

梁芸姑沉默地起身,把煮好的茶列在托盘上端了过来。明绰跪坐着,亲自给汉官们一一奉茶。众人都躬身接过,连声称谢,萧典更是已经直接称她为“皇后”。明绰只好笑笑,提醒他:“还未行册封呢。”

萧典摆了摆手,那意思,好像就是走个过场罢了。段知妘也笑,眼神是同一个意思。明绰看了看周围汉臣们的神色,看她都是满脸的希望,就等着这个汉人皇后来改变朝中的格局了。

明绰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跟梁芸姑说,恐怕乌兰人不会喜欢她这个皇后。

“真是好大一个烂摊子。”明绰对着镜子,已经在发愁。

梁芸姑给她解头上的钗,不由笑了起来:“这就替夫君愁上了?”

“我哪是……?”明绰从镜子里瞪她,“我是替自己愁!你没看见这后宫里,乌泱泱的全是西海女人……”

梁芸姑开解她:“段太后不是说了么?这都是各部献来的女人,乌兰国主都不在长安,又没见过的。等他见到了长公主,眼里就不会有别人了。”

“可汗。”明绰突然说。

梁芸姑:“嗯?”

明绰叹气:“称他可汗。快别叫‘乌兰国主’,让人听见!”

这是他们大雍国书上的叫法,因为乌兰郁弗曾受建康的封,做过大雍的“长安王”,他们至今把大燕当属国——其实建康上下没人真的敢轻视大燕,但嘴上偏要占这个便宜。

梁芸姑闻言便瞥了一眼镜子边放的一碗咸马奶。要说谁会听见,也就是偏殿的叱云氏了。宫里地方小,女人多,连皇后也得跟人一起挤挤住。段太后选了叱云氏,因她年纪跟明绰相近,汉话又是讲得最好的。梁芸姑想法子去打听了来,说乌兰徵没出征西海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叱云额雅。明绰不好讲什么,梁芸姑也只能私底下埋怨段太后两句。想是她为人大大咧咧的,没想到这一层,哪有让新妇跟旧人挤一起的道理?谁心里能舒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