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监控下的信号与“老师”的证词
对“博古斋”旧书店及其老板孙博的监控悄无声息地展开了。便衣刑警轮班守在市场内外不起眼的角落丶车辆里,远程摄像头也对准了店铺的门脸和後巷。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期待着“老鬼”或者其同夥的出现。
与此同时,寻找那位“王老师”的工作也取得了进展。通过市场管理方的缴费记录和周边店铺老板的模糊印象,李姐很快锁定了目标——王明远,一位退休的历史系副教授,是古玩市场的常客,尤其喜好收集钱币和老银元。
秦锋和李姐亲自上门拜访。面对警察,王教授显得有些惊讶,但很快便配合起来。
“孙博店门口?哦,是的是的,我好像是说过那样的话。”王教授回忆道,语气带着学者的严谨,“那个‘驼李’,大概四五年前吧,偶尔会拿些东西到孙博那里寄卖。主要是些老银元丶金银锞子,还有一次是一对品相很好的民国外销银镯,东西确实不错,开门老,价格虽高,但物有所值。”
“您还记得他长什麽样吗?或者怎麽联系?”秦锋问。
王教授摇摇头:“记不太清了。总共也就见过两三面,他总是低着头,帽檐压得很低,有点驼背,说话带点口音。都是孙博在中间传话,我从没直接跟他交易过。後来这一两年,好像就没再见他拿东西来了。”
线索似乎又回到了孙博身上。
“那孙博最近有没有再提起过‘驼李’,或者收到过他的东西?”李姐追问。
王教授再次摇头:“没有。我也问过孙博,他说那人好像不干这行了,或者搬走了。”
问询结束,收获有限,但至少从买家角度证实了“驼李”确实通过孙博进行过销赃,且近期可能减少了活动。
另一边,枯燥的监控进行了两天,孙博的生活依旧规律得像钟表,没有任何异常访客,甚至连可疑的电话都没有。就在大家开始怀疑“老鬼”是否真的还会联系孙博时,转机在第三天晚上出现了。
负责监听孙博家固定电话的技术队员突然报告:“秦队!孙博家固话有一个可疑来电!对方使用了网络拨号软件,无法追踪源头,通话时间很短,只有十几秒!”
“内容!”秦锋立刻追问。
“内容很模糊,对方声音似乎经过处理,只说了句‘风紧,以前的货都别动了,等信’,然後就挂了。孙博在电话里好像很紧张,只‘嗯嗯’了两声。”
“风紧,货别动,等信…”秦锋重复着这句话,眼神锐利起来,“这是典型的黑话预警!‘老鬼’在通知孙博,近期停止一切活动!他肯定察觉到了什麽!”
虽然没能锁定“老鬼”,但这个电话无疑证实了两点:第一,孙博确实与“老鬼”有勾结;第二,“老鬼”极度警惕,可能已经嗅到了危险,准备再次蛰伏。
“加大监控力度!特别是孙博!他接到这个警告,可能会有所行动!”秦锋下令。
果然,第二天,孙博的行为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他依旧按时开店,但显得有些心神不宁,时不时看向店外,对顾客也有些不耐烦。下午关店後,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反常地去了一趟附近的超市,买了不少方便食品和矿泉水。
“他像是在为可能的不出门做准备…”监控队员分析道。
又过了一天,孙博竟然提前关了店门,骑着电动车离开了市场,但没有回家,而是在城里漫无目的地绕起了圈子。
“他在反侦察!想看看有没有人跟踪他!”经验丰富的王哥立刻判断。
跟踪小组不敢怠慢,采用多人交替丶远距离吊梢的方式,小心翼翼地跟着。孙博绕了将近一个小时,似乎没有发现异常,最终电动车拐进了一个老旧小区,钻进了一栋楼的半地下自行车库。
跟踪车辆不敢靠太近,只能远远停下。队员汇报:“目标进入3号楼地下自行车库,超过十分钟未出来。车库有多个出口,请求指示!”
秦锋在指挥车上下令:“守住所有可见出口。A组便衣靠近车库入口侦查,注意隐蔽!”
一名穿着维修工服装的队员假装整理工具,慢慢靠近车库入口,目光快速向内扫视。
车库内光线昏暗,停满了自行车和电动车,角落里堆着杂物。孙博的电动车停在那里,他人却不见了踪影。
“报告,目标车辆在,人不在库内。可能通过车库内部的单元门进入了楼内,或者…有其他隐蔽出口。”
就在这时,技术队的监控有了新发现:“秦队!孙博的手机信号突然出现了!位置就在那栋楼里,3单元,具体楼层不详!信号很弱,可能是地下或者一二层!”
目标范围瞬间缩小!
“立刻查那栋楼3单元一二层以及地下室的住户信息!重点排查租户!”秦锋语速飞快。
信息很快反馈回来:3单元一楼102室,是一个租户,登记名为——李贵!
“李贵!就是他!”指挥车里几乎沸腾了!
“老鬼”的藏身窝点,竟然以这种方式,阴差阳错地被找到了!他极可能就躲在这个102室!孙博反常的到来,很可能是“老鬼”叫他来送生活物资,或者传递消息!
“所有单位注意!”秦锋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到每个行动队员的耳中,冷静而决断,“目标可能藏匿在3号楼3单元102室。嫌疑人李贵极度危险且警惕。突击一组,封锁单元门和102室门窗!突击二组,准备强攻!技术队,准备破门!行动务必迅速丶安静,避免嫌疑人狗急跳墙销毁证据或挟持人质!”
“明白!”
抓捕的巨网,在这一刻,终于罩向了那只狡猾的“老鬼”!
白小璐在局里接到前方的通报,紧张得手心全是汗。她死死盯着电台,仿佛能透过电波看到那紧张的一幕。
命令通过无线电清晰地下达,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的重量和冰冷的决断。
临时指挥车内,空气凝固到了极点。秦锋的目光死死盯住监控屏幕上那栋老旧居民楼的3单元入口,以及技术队员通过楼道窗户缝隙艰难传回的丶102室门口的模糊影像。他握着对讲机的手稳如磐石,但微微眯起的眼睛泄露了内心的极度专注。
“突击一组就位,单元门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