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菜鸟白小柒 > 第二十五章 孝顺的访客(第1页)

第二十五章 孝顺的访客(第1页)

第二十五章孝顺的访客

并案的决定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刑侦一队。虽然滨河血案的後续工作仍在收尾,但新的挑战已然来临,尤其是这种针对弱势群体的系列案件,更能激起刑警们的正义感和斗志。

技术队优先对那枚从三号案件窗台提取的模糊鞋印进行了高精度的三维扫描和增强处理。结果令人振奋。

虽然依旧无法直接比对出特定品牌和型号,但鞋底几处独特的磨损特征和一道细微的裂痕被清晰地呈现出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这意味着,只要找到这双鞋,就能进行同一认定。

“有了这个‘鞋印身份证’,就好办多了!”王哥看着技术报告,信心倍增,“现在重点是把这个穿特殊鞋子的家夥揪出来!”

专案组会议随即召开。秦锋主持,王哥丶白小璐丶李姐等几名组员参加。

“目标范围:有盗窃前科,特别是技术开锁或攀爬入室经验的;身体灵活,可能有盗窃或运动背景;对老城区熟悉,了解独居老人作息;可能有接触古玩杂项销赃渠道的途径。”秦锋在白板上写下关键点,“排查方向:第一,前科人员数据库交叉比对;第二,重点区域走访,特别是老城区周边的修鞋铺丶旧货市场丶典当行;第三,重新访问三名事主,挖掘更细节的信息,比如案发前後是否有可疑人员徘徊丶打听事情。”

任务迅速分配。王哥带人跑前科排查和重点区域;李姐负责走访销赃可能途径;白小璐则跟着一位老刑警刘师傅,一起去回访三位事主。

回访工作并不轻松。第一位事主,那位退休教师,情绪已经平复许多,但依旧无法提供更多线索,只是反复念叨她那对祖传的镯子。第二位事主是一位孤寡老太太,耳朵有点背,沟通起来非常困难。

直到访问第三位事主,一位住在老式筒子楼里的陈大爷时,才得到了一点新的信息。

陈大爷虽然年纪大,但思路还算清晰。“可疑的人?”他皱着眉头回想,“那阵子…好像是有个年轻人,在楼下转悠过几次…说是做什麽社会调查,关心独居老人生活什麽的…还给我发过传单…”

“社会调查?”白小璐立刻警惕起来,“您还记得他长什麽样吗?哪个机构的?”

“记不太清了…个子不高,挺瘦的,戴个眼镜,看着挺斯文…机构?好像是什麽…‘夕阳红关爱中心’?听着挺像那麽回事儿。”陈大爷摇摇头,“我也没当回事,那传单我好像还留着…找找啊…”

陈大爷在抽屉里翻了一会儿,还真找出了一张皱巴巴的传单。纸张粗糙,印刷模糊,标题确实是“夕阳红关爱中心”,内容是一些关爱老人的公益口号,下面留了一个手机号码,但没有具体地址。

“您後来还见过这个人吗?或者这个机构有别人来过?”白小璐小心地收好传单。

“没了…就那一次。”陈大爷肯定地说。

离开陈大爷家,白小璐和刘师傅立刻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专案组。

“夕阳红关爱中心?”王哥在电话里沉吟,“听着就是个皮包幌子。查那个手机号!”

技术队迅速查询,结果毫无悬念:又是一个无需实名登记的虚拟运营商号码,已经停机。

虽然号码查不到,但这个“戴眼镜丶瘦小丶斯文”的年轻人形象,以及冒充关爱老人机构进行踩点的行为模式,成为了一个新的丶具体的侦查方向。

“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嫌疑人,或者至少是探路的。”秦锋分析道,“利用这种身份接近老人,更容易获取信任,摸清老人作息丶家庭情况丶甚至经济状况。”

专案组调整了排查重心,将“冒充社工丶志愿者丶调查员等身份接近独居老人”这一特征加入排查条件。

白小璐看着那张粗糙的传单,总觉得嫌疑人选择这种方式,不仅仅是为了踩点那麽简单。这种冒充公益的行为,透着一股刻意为之的虚僞和冷漠。

她忽然想起什麽,对王哥说:“王哥,嫌疑人三次都偷了有年头的金银首饰,他是不是特别偏好这个?他冒充关爱老人,会不会也去老年人聚集的地方,比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者老年活动站,物色目标?甚至…在那里销赃?”

王哥眼睛一亮:“有道理!老年人拿出好东西欣赏,或者私下交易,那种地方确实可能!走,小璐,咱们就去这几个案发地周边的养老服务中心转转!”

一下午的时间,白小璐跟着王哥跑了四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他们亮明身份,询问工作人员近期是否有可疑人员打着各种名义接触老人,特别是打听老人收藏品或者经济状况的。

前三个地方都表示没有注意。直到来到第四个——位于老城区中心的一个大型养老服务站时,一位负责活动的阿姨提供了线索。

“哎呦,警察同志,你们这麽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阿姨拍了下手,“前阵子是有个小夥子,说是大学生来做社会实践的,经常来陪老人下棋聊天,嘴巴可甜了,好多老人都喜欢他。後来…好像就没怎麽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