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世家妾by刀豆讲的什么 > 第二十五章 世家夫妻(第2页)

第二十五章 世家夫妻(第2页)

暖阁里烧着上好的银丝炭,温暖如春,昂贵的沉水香在博山炉中静静燃烧,香气馥郁。然而空气却仿佛凝固了。

“夫人此次来此,路上实在辛苦了。”崔君集率先打破安静。

“不辛苦,妾身本该与夫君一道来的,只是为了璋儿,前几年留在京城才稳妥。”李氏的声音如同玉磬相击,清脆悦耳,却也带着公事公办的疏离。

“这次来了,多带些时日吧。”崔君集呷了一口茶,味道是顶级的,却尝不出什麽滋味。他穿着簇新的宝蓝色锦缎常服,头发用玉簪一丝不茍地束起,恢复了世家公子的清贵模样,只是眉宇间那股边塞带来的风霜和挥之不去的倦意,是锦衣华服也掩盖不了的。

“崔公前日问起,北疆屯田引水之事,进展如何?开春後的军需粮草,可能自给几分?”李氏放下茶盏,目光落在崔君集脸上,带着审视的意味。

“屯田初具规模,沈夫人主持的水渠已通,开春试种。军粮自给,尚需时日,但已缓解不少。”崔君集回答得简略。

“沈夫人?”李氏的尾音微微上挑,听不出喜怒,却让崔君集心中一凛,他擡眼看向李氏,隐隐有些期待。

李氏脸上依旧挂着得体的浅笑:“听闻这位沈夫人,乃沈大人在边关的贤内助,更与沈大人伉俪情深,在旬阳城引水开渠,颇得军民爱戴,倒是个奇女子。”她顿了顿,指尖轻轻划过光滑的紫檀木桌面,“只是夫君需知,人言可畏。你与她同在边关,共理庶务,还需注意分寸,莫要惹来无谓的非议,于你,于崔氏,于沈将军夫妇,皆是不好。”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关切,只对家族名誉的关切,又隐含了敲打。

崔君集心中涌起一阵烦躁,他当然知道李氏的意思。她关心的从来不是他崔君集如何,而是他作为“崔氏子”的身份是否会给家族带来麻烦,影响李氏与崔氏的联盟。

“夫人多虑了。”崔君集的声音冷了几分,“我与沈将军夫妇,君子之交,坦荡无私。我若想娶她,当初也不会退她的婚。边关军民,感念的是沈夫人引水活命的恩德。”他特意强调了“夫妇”二字。

李氏仿佛没听出他话里的冷意,依旧微笑着:“妾身并无此意,自是信得过夫君品性。”她话锋一转,“年节里,各府走动拜年是少不了的。初一到初三,日程父亲已大致安排妥当。琅琊王氏丶荥阳郑氏,以及陇西李氏是重中之重。拜年的礼单妾身已拟好,夫君过目一下,看是否还需添减?”她示意旁边的侍女呈上一份厚厚的礼单。

崔君集只觉得那礼单像一块巨石压过来。他扫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罗列着各色珍宝丶古董丶绸缎丶药材,价值不菲,每一项都对应着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和家族考量。

不知道是不是在民风彪悍的边境待得,他开始厌烦这种虚与委蛇丶明码标价的往来,却又无力挣脱。

“夫人安排便是。”他意兴阑珊地推开礼单。

李氏对他的态度似乎习以为常,也不勉强,示意侍女收好礼单。

这时,暖阁的门帘被轻轻掀起,一个穿着大红锦缎袄子的男孩被奶娘牵着走了进来。男孩生得粉雕玉琢,眉眼与崔君集有几分相似,正是崔君集与李氏的嫡子,崔璋。

“璋儿,来,给父亲请安。”李氏的声音瞬间柔和了许多,带着刻意的慈爱。

崔璋被教导得很好,规规矩矩地走到崔君集面前,像模像样地拱手作揖,小大人似的,声音清脆却毫无起伏:“孩儿给父亲请安,恭祝父亲新年安康,福寿绵长。”显然是提前背好的词。

崔君集看着儿子,心中五味杂陈。这是他血脉的延续,是他在这座华丽牢笼里无法割舍的牵挂。

崔君集伸出手,想像沈自节平时对待那些城中孩童那样,摸摸孩子的头,或者把他抱起来。但手伸到一半,看着孩子那过分规矩丶带着一丝怯生和疏离的眼神,又顿住了。

自崔璋出生後,崔君集便没有见过他,孩子对他更多的是敬畏而非亲近。

最终,他只是从袖中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丶沉甸甸的赤金镶红宝的长命锁,递了过去:“璋儿乖,拿着。”

一岁多的崔璋还不怎麽会说话,他看了一眼母亲,见李氏微微颔首,才伸出小手接过,又规规矩矩地道谢:“谢父亲…赏赐。”整个过程,没有孩童应有的雀跃和亲昵。

奶娘立刻上前,小心地将长命锁收好。

李氏满意地点点头:“让璋儿去休息吧,路途远,他这两个月都没睡个好觉。”

“是,母亲。”崔琰又行了一礼,被奶娘牵着,安静地退了出去。

这话怎麽听起来,都像是对崔君集一时兴起的埋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