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离别
在文有晴踏出主院的一瞬间,消息就到了崔君集的耳朵里。彼时他在听着一群大臣讨论云梦泽附近的田地该种什麽填充国库,还不忘嘱咐心腹中午备些重口的菜,让心情不好的文有晴有胃口吃点东西。
就算他们今天决定了种什麽,等到来年丰收,也绝不是他们今日商讨的样子。崔君集太清楚了,所以早就辟出块地,找自己的人去种了桑树。
留着其他的地让这群不干实事的老东西们继续吵吧,只要别烦他就行。
只是这样事事亲力亲为,崔君集终究是吃不消。
晚上回府时,他倒头趴在床上就小憩了起来。文有晴也不打扰他,熄了烛火,给他盖了被子,便到偏院和沈来惜用晚饭。
母子二人吃完,沈来惜忽然道:“娘,师……父亲结识了山中人,我也大了,想跟着他去南涧山修习。”
这麽突然,文有晴惊讶地看着沈来惜,在她的认知里,这就相当于现代初高中不上,去少林寺习武吧?“你为什麽想去啊?习武吗?”
“不全是,他见识广,儿子不想只待在这里,想去外面闯闯。”沈来惜把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说出来。
文有晴觉得不放心,一个小孩子,需要去闯什麽。但这里的规则和现代毕竟不一样,估计这山中人的地位和商山四皓一样吧,跟着名师,倒也不错。
但她还是放心不下,飞速审完账本,估摸着崔君集也该醒了,不醒也要把他薅起来,省得晚上睡不着。
她回到屋里,也缩到床上。
崔君集下意识把来人拉进怀中,文有晴忽然轻声道:“累死了,咱俩真的是难夫难妻啊。”
崔君集闻着文有晴身上的清香,喃喃了一句“嗯”,就继续睡了过去。
文有晴自然不让他继续睡,趴到他胸口道:“山中人怎麽样?”
“是个奇人,不过脾气不好,而且云游四方,常年见不到人。”崔君集眼睛都没睁,带着十足的倦意有要回答。
“别睡了,你先起来,吃点东西。”文有晴把他拉起来,“你儿子想跟着他去学艺,靠不靠谱啊,这人人品怎麽样啊?”
崔君集靠在文有晴怀中,深呼吸了几次,才彻底清醒,扶着她站了起来,“人不错,儿子想去就去嘛,待家里我也烦他。”
一肘就戳到了崔君集的肚子,“我儿子很乖,你烦他是你的问题,你真的确定他人不错?”
“你不放心,我们就去拜访一下,他最近就在京城,我马上派人去送拜帖。”崔君集见文有晴认真,也不由认真起来,他这个儿子,确实要好好教导才行,如今性子太软,估计是在府中待得别扭。
文有晴点点头,拉他起来用晚饭,边看着他吃便道:“你今日怎麽那麽累?”
“好多琐碎小事,听得人头大。今日光是田间种什麽,就吵了一早上。”
“怎麽不让下面的人做,你如今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肯定累。世家的人不放心,你就从寒门里面挑,多挑些,到各个地方,三年一换任职的地方,省得他们扎根後集权。”文有晴说得随意,毕竟现在政治那一套她也不懂,“具体的,你和那些个门客再商榷,别累着自己。”
这样的想法倒是让崔君集眼前一亮,他当祭酒时没少收罗天下英才,不过用起来确实麻烦。一来出自他手,自然被别人认为一党;二来总有些不愿站队的,只能在偏远小地方碌碌一生,也是可惜。
聊起这个,两人都不困了,拿着纸笔就在推演了一晚的可行性。
第二天一早,地方官员的选调草案就被送到了内阁。
—
“到了。”崔君集的声音将发呆的文有晴拉回现实。
虽已入冬,依然可以想象到杏花村村头那片杏林春日花开的盛景。村口有间破旧的土地庙,山中人就暂居于此。
他们下了车,远远看见庙前空地上,一个青衫胡子拉碴的大汉正在练剑。说是剑法,却毫无章法可言,时而如老农锄地,时而如稚童嬉戏,看得文有晴心头一沉。
“先生。”崔君集上前,恭敬地行礼。
山中人收势转身,约莫四十上下年纪,相貌平平,唯有一双眼睛深邃得不像话,仿佛能看透人心。
“来了。”他淡淡地说,目光掠过崔君集,落在文有晴和崔君集身上,“你婆娘倒是好看。”
对着这轻佻的姿态,文有晴心头不舒服。
刚要开口怼上两句,崔君集上前半步,把文有晴挡在身後,拱手道:“在下崔君集,这是内子文氏。犬子蒙先生不弃,愿收为徒,特来拜谢。”
山中人笑了笑,那笑容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我本不收徒,是这孩子连续二十七封信,倒让我想看看是何等心性。不过看夫人神情,似乎不太乐意啊。”
文有晴忍不住开口:“对着一个第一面就夸我好看的人,实在觉得肤浅。”
“夫人是担心我不靠谱?”云中人挑眉。
“我怕他一回来,第一句就是,爹,你婆娘长得不错。”文有晴直视着山中人的眼睛,丝毫没有崔君集的那份敬意。
沈来惜急得直拉母亲的衣袖。
山中人却大笑起来:“夫人直率,对我脾气,不如夫人随我去修行吧。”
文有晴愣住了,她竟没想到他的直率是对所有人所有事,但她也如实道:“我有好多事没做,做完再看看有没有这个缘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