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来一份。”一位银行柜员在上班路上驻足,买了一份报纸,等不及到银行再看,在路边就着微弱晨光看起来。
“什么?!”银行柜员看到题目就出惊叹,这事实在出他的想象,还以为是某个贵族带起了什么新的药膏时尚风潮呢。
只见头版用整面报道了这件事,上面印刷着硕大的题目:《赛马会马匹离奇疯冲撞观众席,女士惊倒一地——神秘醒神膏唤醒昏迷者》
报道极力渲染了事时多么危急,看台上的女士们又是多么柔弱惊慌,无力承受以至于晕倒。所幸有这被叫做醒神膏的东西,善良小姐无私用昂贵神秘药膏救助所有晕倒的人。
像媒体预想那样,这则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就吸引全伦敦人的关注。人们像等待彩票开奖一样等待更多更新的消息。
第二个报道的是《晨邮报》。它的题目题目也颇具噱头——《东方药膏的胜利!女士们脆弱神经的呼喊在赛马会汇聚又消失》。它从另一个视角详尽描写了女士们的呼喊,生动又有几分滑稽,这也是伦敦人最爱的戏剧性,尤其是看上流社会人士出丑。
同样得到一手消息的《伦敦公报》则板正得多:《赛马会危机,正义女士出手!——女士互助,泪洒伦敦》,重在展现上流社会太太小姐的高尚品格。
晚些出刊的报纸就有了更多深度报道内容,大大满足了伦敦市民的好奇心。
《每日广告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揭秘嗅盐之害:东方药膏号称可以修复太太小姐们脆弱神经》。报道侧重药膏本身,详细写了醒神膏的主治病症和疗效、用法用量。重点强调了店铺所宣传传统嗅盐的危害和这款东方药膏对被嗅盐毒害女士神经的修复作用。文末附上店铺地址。
在英国人心中口碑颇佳的《泰晤士报》也明显做足了功课。配图并不是前几份抢头茬报纸上刊登的赛马会现场照片,而是一家名为“东方爱丽丝”店铺内外照片。报道题目与店铺店招一致:《一款名叫醒神膏的东方药膏横空出世:中式嗅盐拯救头疼的英国人?》
报道采访了店主,一位名叫爱丽丝贝内特的小姐。报道引述爱丽丝小姐的话,讲述了她自小热爱东方文化,为受脆弱神经困扰的母亲研制出这款药膏,药效大大好于传统嗅盐。头疼十余年的贝内特太太涂抹一两月后症状明显减轻。她开这家药店也是想要造福全英国饱受这般痛苦的人。
报纸最后附上了这位小姐的照片,称赞这是一位品格高尚又受上帝喜爱赐予美貌的小姐。
拿着报纸,爱丽丝嘀咕:“去他上帝的赐予!她本来就长这样,关这西方小老头儿什么事!”
这不是醒神膏第一次登上伦敦报纸,然而这次不是作为付费广告,而是成了一件引人关注的新闻。人们对送到面前的推销有着基本警惕心,但是奇闻异事就不会这样,反而会让人一头扎进去。
醒神膏并爱丽丝的大名,就这样一天内爆红伦敦,还随着报纸行邮递,传向整个英国。
第8章玉兔等到猎物
伦敦的上流社会就是这样,人家没有的自己要有,人家有的那更是一定不能落下,什么都要跟风潮追时髦。而整个英国又以伦敦的时尚作为风向。
这一回,醒神膏狠狠出了把风头,不止那些说着感谢话要亲自到店购买药膏的上流社会女士,不少看过报纸的好事者也沿着报道地址,找来了“东方爱丽丝”这间店铺所在邦德街18号。
清晨,邦德街上还一切正常,安娜、安妮如往常般为雇主和她姐妹们把早餐送上楼,用刚从小贩那儿买来的鲜花装点完房间,下楼开启一天的看店卖药日常。
自从有了特色中式草药茶带动店里生意,她俩终于安心下来,不用担忧店铺倒闭被解雇。
安娜、安妮自以为最近也接待了一些上流社会年轻小姐,称得上见过世面。这天却再次被门口源源不断的豪华马车和围观看客惊得说不出话,连好不容易被报纸采访一回,也全程恍恍惚惚不知道说了什么。
这回雇主又从哪里招来这么多客人?!
爱丽丝自然早就被楼下喧嚷的声音吵醒,有时候听觉太灵敏也很讨厌。
她捂住耳朵在床上小幅度翻来滚去,最后还是被楼下一个接一个自称某某府上仆从的报名声击败。
这是住城里最大的坏处!没有之一。
抓了抓炸毛的头,爱丽丝从简和伊丽莎白中间起身,灵巧跃至床沿,轻盈落地,踩在羊毛地毯上。
换了身衣服,吃起客厅餐桌摆好的早餐。
简也起床了,摸摸她头,帮她把头梳顺,盘了个手法简单却格外精致好看的型。
爱丽丝照了照旁边镜子,搂住简蹭蹭:“果然还是简的手最巧了。”
“艾莉莎,小心你手上的果酱。”简连提醒的话也是轻柔的。
失去记忆法力在这片陌生土地出生、长大,贝内特先生和贝内特太太时常失职,身为大姐的简就为几个妹妹担起了母亲责任。对她从来只有关心爱护,无论做什么,都没说过重话,让爱丽丝心里罕见升起一丝本不会属于她的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