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广寒枝的正确解释 > 第 18 章(第2页)

第 18 章(第2页)

那些孩子们便各自离了父母,跟着这些人一同往山上去。

一个发髻高束,戴着莲花道冠,面容隽秀的女子朝着唐翳走来,向他行了一礼,微笑道:“这位小兄弟也是要往山上去学艺的吗?”

她的道袍,似乎比其他弟子的衣服要精致些。

唐翳看了看沈缨,又看了看那女子,心里暗叹口气,点了点头。

那女子含笑道:“我叫华清,这次是专程下山来接待你们的。跟我走罢。”

唐翳不答,只扭头去看沈缨。

沈缨朝他微微颔首:“去罢。”

唐翳无法,只得一步三回首,跟着华清走上昆仑。

一路上,华清向他讲述了山上诸多事项,看唐翳满脸心不在焉的模样,便笑起来:“小师弟可是想家了?”

唐翳低着头,暗道:想是想了,然而我却没有家,只有师父……

华清看他不言语,只道他是新入山来,还未适应,遂笑起来:“其实天若宫并没有传言的那样严苛。师兄弟平日里在一起也是有说有笑的,小师弟不必紧张。”她说完,又笑道,“师弟,你如何称呼?”

唐翳恹恹答道:“唐翳。”

“可还有字?”

“昀昔。”

华清笑道:“昀昔师弟,我看你我年龄相仿,以後说不准会分到一处修行。”

唐翳双手紧紧的攥着个包袱,里头装满了沈缨给他准备的衣服鞋袜之类,闷闷的“哦”了声。

一路上,华清又给他讲了山上的各项规定,什麽时候早课,什麽时候晚膳,更有诸多清规戒律……唐翳头昏脑涨的听着,只觉得越走,地势越高,云雾都踩在了脚下,低头往山下看去,只剩得一片白雾缭绕。

再往前走出一阵,一块高耸入云的牌坊伫立眼前。

上书“天若宫”三字。

华清解释道:“天若宫,即是若天,取其顺义天道之意。为所当为,顺应天道,利万物不争,方才符合我们修道之人的心境。”

唐翳仰头看着匾额上的字,一时被天若宫的气派震住,久久不能言语。

华清吩咐唐翳在原地等候,又道:“我只负责送你到山门,往後会有别的师兄师姐接应你,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去叫。”

唐翳应声,老实在原地待着。

等了有会,忽听有人叫了他一声:“喂。”

唐翳侧头,便见牌坊石柱後面走出来个人。

那人约莫也是十五六岁的年纪,手里拿着个扫帚,浓眉大眼,一张脸上轮廓分明,显得颇为野性,看到他便问:“你是新上山来学艺的吗?”他吐字声音十分浑厚,咬字发音却有点不清晰。

唐翳点头,看他穿的也是蓝白两色的道袍,想了想便问:“你是天若宫的弟子?”

只听那人沉沉应了声,肃然道:“我是你朱师兄。是来接你上山的。”

唐翳先前听华清说了,要等人来接,不想来得竟这样快,愣了愣,便依着沈缨所教,朝他一扬袖袍,躬身行礼。

那人高昂着头,“嗯”了声,扬了扬手中的笤帚,又指了指山上的台阶:“看到这条路了吗?一共八十一个台阶,暗合九九之数。道家讲一个净字,是故有道之人时常手持拂尘。同样道理,勤扫台阶,便能做得心静如水。”

唐翳怔怔听着,不明所以的看着他。

那人等得不耐烦了,眉头一皱:“悟性如此之低,还修道?”指了指手中的笤帚,“还不赶紧过来把这台阶给扫了!”他板着脸,拿起架子低低喝了声。

唐翳初到山上,也不知道如何就把这来接引的师兄给惹恼了,他心头茫然,又不敢直接问出声来,只得拿过笤帚,默默扫起来。

那台阶每一级都比寻常的台阶高出许多,打扫起来颇为吃力。唐翳好不容易扫了一半,忽听得有人问道:“你在这做什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