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亲切和善,又掏出借宿的银两,足足三十两,村民们便都放下戒心。
村子收拾出几户没人住的老房子,供他们居住,这一住就是五天。
五天大雪封路,消息闭塞,商队跟村民的交流只有每天送饭菜的时候。
村民冒雪送饭,冻得直哆嗦,哪还有闲情跟他们侃大山,送了就走,没有多余的交流。
今日开了道,老房子又不能继续住人,商队的人这才赶来祠堂。
“三娘来啦。”有妇人笑着招呼,“快坐过来烤火。”
姚三娘从善如流,坐过去,看到她正在纳鞋底,真心赞道:“丽娘,你手真巧。”
丽娘开怀道:“纳个鞋底而已,又不是绣花,那些绣得跟真的一样,才叫厉害。”
“你是说这种?”姚三娘从怀中取出一方丝帕,白色为底,左上绣着一株幽兰,右下则是两个小字。
丽娘不认得字,却认得这是上好的丝绸,她不敢用自己满是粗茧的手指去碰,只凑近了瞧,赞叹道:“绣得可真好。”
“喜欢吗?”
“这哪个会不喜欢?”
姚三娘利落塞入她手中,在她震惊的目光中,爽朗解释:“这几日承蒙你照顾,饭菜很好吃,袄子也是借了你的,这帕子我没用过,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还是希望你能收下。”
“哎呦,这可使不得!”丽娘连连拒绝,身体直往后倾,却不敢用手去拉扯丝帕。
姚三娘:“使得!你要不收,就不当我是朋友。”
丽娘:“……”
本也不敢高攀呀。
她不由看向乡亲,用目光询问。
“三娘诚心送你,你就收下吧。”村长慢吞吞吐着烟,“等路通了,你多给他们备些干粮。”
丽娘只好收下丝帕,有些激动又有些羞愧,红着脸说:“太贵重了,这几天俺多做点饼,你们带着路上吃。”
“那可太好啦。”姚三娘眉开眼笑,这才继续问一开始的问题,“我来的时候听到什么‘道仙预警’,是跟这场雪有关吗?”
丽娘小心折好丝帕,贴身放进怀中,惊讶道:“你不晓得呀?”
“前段时日收山货,一直在山里头奔波,没听说,你跟我讲讲。”
大伙儿闻言,顿时来劲了。
你一句我一句,从道仙预警到大雪降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连其中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都没忘。
姚三娘一直笑眯眯地听着,直到他们尽了兴,才再次开口。
“那还真是多亏了道仙。”
众人附和:“是哩是哩。”
“俺听说有村子都是犟种,怎么都不收麦子,不晓得现在咋样了哦。”
“肯定愁死了。”
丽娘想到那十车货物,忧心问:“三娘,大雪封路,你们要是没及时送过去,会不会挨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