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晨雾逐渐散去,大片枝叶覆压成穹,缝隙处的日光像被揉皱的银丝,零落而细微地洒在地表。
文毓站在回息林的外侧,望着眼前这片沉静又生动的森林,心里泛起一股微妙的不真实感。
他从小在茶园里长大,也算见惯了山野之绿,可回息林的绿色不一样。它不光“绿”,它像是绿的浓墨染出了层次丶深度,还有一种悠长的呼吸感。
“今天不入深林,只在感应层边缘巡查记录。”站在他身旁的男人语气平稳地说。
他叫邵亦聪,是回息林生态考察组组长,大概二十八九岁的样子,眉骨深,眼神锐,皮肤略冷白,鼻梁高挺,嘴唇薄得几乎无色。
这种五官组合本身就自带距离感,不需要摆出什麽姿态,站在那里,就是一道带锋的线。
“明白!”文毓应道。
文毓是这次回息林暑期志愿者项目中年龄最小的参与者。严格来说,他其实没有参加项目的资格。
身为本科生的他能进来,全靠那场“共频测试”的结果——98。6%。一项原本只是为了测试参与者与回息林磁场契合度的前置筛选,竟测出这个数值。
整个项目组,乃至项目历史上,没有第二个志愿者达到90。
文毓和森林达到了共鸣阈值。
“文同学,你和林子的频率非常接近。”那天的面试负责人一边翻资料,一边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我们会认真考虑这一点的。”
“如果能入选,我一定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文毓争取道。
一个政治学系的本科生,志愿进入危险生态林做田野调查,哪怕只是几张合影丶一段讲解视频丶或者未来在学生会辩论中提及这一段经历,都会是履历上的加分项目。
而这个高频共振的数值,是意料之外的加持。
穿越“扁光带”的小径,文毓真正踩进林子。他放慢了脚步,四周景色包围了他。
这个区域的光线十分奇妙,有些甚至仿佛在轻轻晃动。他左右张望,想把一切都收入眼底,生怕眨眼会错过什麽。
林子间或有虫鸣,更显出万物蓄势待发的安静。
他仰头望去,林木树冠很高,错落交叠;他低头看脚下,落叶层柔软而有弹性,踩下去并没有“咯吱”声,而是一种轻缓回应,就像被什麽托住了脚。比起他想象中的“湿滑”和“泥泞”,这里更像是一张大床。
脚步每一落下,都让他心中那点点紧张慢慢舒展开来。
一阵带甜味的微风拂来,他下意识吸了一口。空气里有种极淡极柔的清香,像晒干茶叶前,青叶最後那一口青绿香。
忽然,一株矮灌木状的植物从林边小石後“探头”出来,像小动物那样,轻轻抖动着上头的一簇小毛花,晃了晃。
文毓揉了揉眼睛,那小毛花还在晃。
他被吓了一跳,踉跄一下,正要失去重心,一只手稳当地扣住了他的手腕。
“小心。”邵亦聪伸手拉住他。
掌心的力度不重,皮肤贴上来时带着一丝偏凉的触感。
文毓有些恍惚。他想起初夏的夜晚,在茶园中帮忙装茶叶时,指尖偶尔触碰到瓷罐表面,也是这样微凉的温度。
“……谢谢!”他站定,感谢道。
邵亦聪点点头,松开手。
文毓再次看向刚才探头的那株植物,它正慢悠悠地收起叶片,像个做错事的小孩,悄悄缩回石後。原本挺立的小毛花也耷拉下来,抖了抖,好像有点沮丧。
“它叫‘小燕花’,”邵亦聪平静地解释,“喜欢和人打招呼,没有恶意。”
喜欢打招呼的植物。
文毓挑眉。他转过头看邵亦聪,眼里带着新奇的光,“那我可以回应它吗?”
“可以。”
“你好呀!”文毓弯下身,笑着对小燕花摆了摆手,“我叫文毓,往後再见面我们就是熟人了。”
下一秒,那一簇小毛花竟颤巍巍地又擡了起来,晃了两下,突然整个植株像被惊到一样,“咻”地一缩,退得飞快。
小毛花被晃得剧烈,几乎要甩掉。
文毓愣愣看向邵亦聪,眼神写着一整个问号。
邵亦聪的语气没有变化,认真地翻译,“它在害羞。”
文毓刚想感叹它退得真快,就见那一簇小毛花突然又从石後“嘭”地弹了出来,又晃了一下,像是最後的回应。然後,它彻底不见了。
他忍不住弯起嘴角,“真可爱!”
话音落下,周围的树泛起了细碎的动静。树叶之间窸窣的摩擦声,柔和丶缓慢,像轻盈的回音,在回应他的愉悦。
虫鸣加入进来,与叶动的声音一道织起音网。
文毓眨了眨眼,环顾四周,低声叹道,“好神奇啊!”
邵亦聪没有接话,侧过脸,目光落在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