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在西汉庖厨养娃笔趣阁 > 第91章 第 91 章 赚钱(第2页)

第91章 第 91 章 赚钱(第2页)

其中黄金为上币;铜钱,也就是如今流通的五铢钱,为下币;银子这时候还不是法定货币,但在市场上也有流通,百姓并不排斥。

金子多铸成边缘厚丶中心内凹的圆形饼状,一金则是一斤金,这时候一斤为十六两,平常花销用不上“一金”,所以通常会剪碎了,以便使用。

普通人家少有能直接接触到完整的金饼的,使用碎金丶碎银丶铜钱诸多。

因这铜镜卖的是富家子弟,季胥特地带了个铜质的秤钱衡,来称重所收的碎金碎银的重量。

按这会的换算比例,一两银值一千钱,一两金值四两银。

季胥向路人打听了附近的“子钱家”,是专事放贷的富商大贾,把手中收来的这些钱,换成了方便携带的银子,一共二十五两,另给了八百钱的水钱。

算下来,这趟运铜镜到彭城,挣了十四两二百钱,加上身上剩的盘缠,总的能有三十两左右。

来时带了二十五两,如今不少反多了,心里一下踏实不少。

季胥觉着,下一站到荥阳,还能接着做顺道的买卖,不过从彭城到荥阳,得走水路了。

她得到津渡口打听打听近日出发去荥阳的船,顺路带什麽货,到市内转转再做决定。

“走不了!你瞧这雨大的!看天色还有下的日子,我们这船小,遭不住!你上楼船官署问问,看有没有能走的官船!”

大雨里,一个身披蓑衣,忙着下船锚的船夫向季胥道。

他们这样的私家船,多是一些行商贩贾运送货物的,船小,载重也小,抵挡不了风雨,因都停在渡口不走了。

还有的因雨下的大,临时停靠在彭城的,津渡口一排商船,问了几家都摆手不走。

这个老船夫心肠好,看季胥身上淋湿了,给她指了别的路。

季胥谢过人家,问路找到了楼船官署。

这是专事造船漕运的官署,一般设在江海河道之处,由官府出资建造,多为楼船,载重万斛,比普通商船大的多。

地方的粮食丶漆器丶金银器丶丝织品等等,都通过官府的楼船,运至长安,以供给宫廷贵族,当然,这些地方上的手工业,包括楼船官,都归九卿之一的少府掌管。

季胥问了,也说不走,要等雨停。

“也不知这雨啥时候停,多住一日都是钱啊!”

出来时听见一旁在怨天,季胥也是这样想,逆旅的客房住一日就得六百钱到二两银子不等。

倒也有小驿站或是小客舍的大通铺,十几人混住在一块,几十钱一日。

不过不到不得已,季胥还是不想住那样的,人多手杂,她总要要外出采办打听,两个妹妹留在大通铺怎麽放心的下,就是包袱也不好看顾。

因此住的六百钱的小单间,要滞留也没办法,天气因素避免不了,好在刚刚才挣了钱。

季胥到河市逛了圈,这处的鱼货丰富,名贵的有鲐鱼丶鮆鱼丶鲰鱼丶鲍鱼。

不过她全身银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两条的,难怪说“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鈎,可比千乘之家”,能养几千斤的这些鱼,都可富比诸侯了。

也有相对便宜的鲤鱼丶鲫鱼丶鲂鱼,但新鲜鱼货一路下来,哪能活到荥阳,所以她打算买些晾好的鱼干,带到荥阳转手,不过这几日滞留在这,也不急着买,临走再买。

回逆旅时,店小子见了她道:

“小郎何不将你那牛牵去泗水桥上,听说官府在征用力牛捞鼎,去一趟就给百钱呢,若捞上来,能摸一摸那周鼎,就是天大的福分了!”

季胥见外头雨大,淋坏了家里的力牛她倒心疼,再说桥上人多,踩踏挤坏了人更得不偿失,因也未去。

“阿姊真厉害,真都教卖出去了。”季凤见她空手而归,欢喜道,又给她翻件干里衣让换上,只见她们仨方才洗澡换过的衣裳,都让季凤给搓洗了,牵绳晾在窗口那。

“我们一直在窗边找阿姊呢。”季珠道,她们还小,跟出去怕丢了,再个要看行李,便留在旅店等她回来。

要了三份的鲜鳜藕白羹作晡食,姊妹仨吃饱喝足,关好门窗,伴着窗外的雨音,睡了个好觉。

外头阴雨连绵,连着住到第四日,她趁这几日功夫,重新买了补给,便和妹妹待在房间看外头捞鼎。

一面补季珠衣裳上的破洞,是教树枝划破的,这会子不买新的,路上穿太好反遭惦记,就这样补一补还能穿。

“阿姊,你瞧,倒像是大房的伯母!”季凤道。

只见楼下的河砾道上,金氏淋的雨打鸡一般,袖子掩住头,朝她两个女儿招手催促。

季元丶季止身上背着大包袱,刚从一竹筏下来,头发淋的贴住脸颊,挨在一处左瞧右看,避着车马,跟金氏前後脚进了这间逆旅。

“你们这分明是店大欺客!不得了了,住一日七百钱,怎麽不上街上抢!”金氏一听,在案前叫道。

“歇歇接接下了四五日的雨,如今都是这个价,你去津渡口看看,停的都是商船,各处都挤满了人,也就我家店大,还有一间空房,你要不愿住,大可上别处去问问。”店小子气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