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少爷的拼音 > 第 44 章(第2页)

第 44 章(第2页)

“侯爷为何不下死手?”

“我不信它能翻出什麽浪来,易伯承不行,他也不行。”靖阳侯带着一丝不屑,转头埋首入美人胸里。

沈知渊这一“病”,便是五六日。他深居简出,药香终日缭绕在厢房内,偶有沈敬章遣人来问,也只由侍从回话“少爷精神不济,刚服了药睡下”。他乐得清静,正好将陆峥带来的惊天线索反复咀嚼,推演朝中局势。

窗外,香料代俸的风波却愈演愈烈。起初只是官员间怨声载道,渐渐竟演变成骚动。户部门前连日被低品阶官员围堵,骂战不绝。首辅颜绛亲自坐镇户部,须发戟张,以“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斥责衆人,虽暂时压下场面,但那句“颜绛老儿,逼死忠良”的哭嚎,却像钉子般楔进了每个在场者的心里。

不久,一名穷困潦倒的五品主事果真在衙门廨舍内悬梁自尽,留下孤儿寡母,哭声震天。此事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积压的愤懑。吊唁之日,灵堂素幡低垂,悲声一片。沈敬章适时出现,一身素服,面容沉痛,当衆宣布将一力承担逝者家小的日後用度,言辞恳切,闻者无不动容。这一举动,与颜绛强硬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人心向背,在无声中悄然偏移。

消息传到沈知渊耳中时,他正倚在窗边看书,闻言只是指尖微微一顿。田韫前来探病,啧啧称道:“次辅大人这一手,高明啊!如今衙门里,暗地里都念着他的好。”他觑着沈知渊的脸色,又压低声音,“大人让我传话,请侄少爷好生将养,待身子爽利了,先前所言之事,还望慎重考虑。”

沈知渊掩口轻咳两声,面色苍白,声音虚弱:“有劳田伯传话。大伯厚爱,侄儿……感激不尽。只是这病体缠绵,实恐辜负期望。”他语焉不详,既未答应,也未明确拒绝,将一副病弱公子不堪重负的模样演得恰到好处。

田韫观他神色,不似作僞,又得了银钱,便也不再紧逼,宽慰几句便告辞了。

待屋内重归寂静,沈知渊放下书卷,眸中一片清明。沈敬章这是在施恩,也是在施压。联姻与科举,是捆住他的两道绳索。他必须尽快设法与陆峥商议下一步行动,此地不宜久留。

然而,未等他寻到机会传递消息,沈敬章竟亲自来了。

那日傍晚,暮色沉沉,沈敬章未着官服,只一身黛色常袍,踱步而入。他挥手屏退左右,在沈知渊榻前的梨花木椅上坐下,目光如古井深潭,静静打量着榻上“病弱”的侄儿。

“知渊,”他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这几日朝中风波,你想必也听说了。”

沈知渊挣扎着要起身行礼,被沈敬章虚按手势止住。“侄儿……略有耳闻。”他声音低哑,带着恰到好处的气弱。

沈敬章指尖拈着一串沉香木念珠,缓缓道:“颜相行事操切,致此物议沸腾,实非国家之福。为官之道,刚柔并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味强横,终非长久之计。”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沈知渊脸上:“你当日‘疏而不堵’之论,颇有见地。可见你并非只会钻营银钱的商贾,胸中自有丘壑。沈家子弟,读书出仕,方是正途。你父亲当年……可惜了。”他语气中竟透出一丝真实的惋惜。

沈知渊心中警铃大作,沈敬章此番前来,绝非仅仅探病或重提旧事这般简单。他垂下眼帘,做出恭聆教诲的姿态。

沈敬章沉默片刻,忽然问道:“你与那位陆姓护卫,似乎交情匪浅?”

沈知渊心头猛地一缩,指尖悄然攥紧被褥,面上却力持平静,甚至带上一丝恰到好处的怅惘:“大伯明鉴。侄儿腿疾之时,他确实尽心护持。不过……此人性情桀骜,行事鲁莽,早已离开沈家。侄儿与他,并无深交。”

“哦?”沈敬章尾音微扬,似笑非笑,“可我怎听闻,他近日曾在京城露面?似乎……还在打探些陈年旧事?”

房中空气瞬间凝滞。烛火噼啪一声轻响,映得沈敬章半边脸庞明暗不定。沈知渊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窜起,沈敬章果然早已察觉!他是在警告,还是在试探?

“竟有此事?”沈知渊擡起眼,眼中尽是惊讶与不解,“侄儿卧病已久,全然不知。此人竟如此不安分?莫非……是想借我沈家之名,行不轨之事?”他语气带着几分被利用的懊恼与後怕,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沈敬章深邃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许久,仿佛要穿透那层病弱的僞装,直抵内心。半晌,他才缓缓道:“不知便好。些陈年旧账,水太深,涉足其中,恐遭灭顶之灾。你是个聪明孩子,当知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

他站起身,理了理衣袍:“亲事与科举,你好生思量。沈家的未来,或许就在你一念之间。莫要……自误。”

说罢,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留下满室沉滞的压迫感。

沈知渊躺在榻上,後背已惊出一层冷汗。沈敬章的最後几句话,分明是知道了陆峥在查易家案,甚至可能已猜到自己的意图。所谓的“自误”,已是赤裸裸的威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