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无声的考核与易感期的预兆
时间在书页翻动和笔尖沙沙中悄然流逝,转眼又过去数日。陆承晔已经完全沉浸在了系统学习的节奏中,那份被陆家电话搅起的微小波澜,也早已被他刻意压在心底,不再影响他分毫。
他甚至开始尝试着,将不同书籍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自己的理解框架。读《战略管理》时,他会联想到“星耀”案例中决策的得失;看《沟通的艺术》时,会不自觉地去分析霍展霆平日里那简洁到近乎冷漠的指令背後,所蕴含的效率和掌控力。
这种主动的丶带着思考的学习,让他进步飞快。笔记本上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摘抄,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人批注和联想,虽然依旧稚嫩,却透着一股蓬勃的生机。
这天下午,他刚完成《基础逻辑学》的读书笔记,正准备休息片刻,林特助再次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书房门口。
“陆少爷。”林特助手中拿着一个薄薄的文件夹,表情是一贯的平静,“霍总吩咐,如果您时间方便,可以看看这个。”
陆承晔的心微微一紧。又是什麽?新的案例?还是……?
他接过文件夹,打开。里面只有两页纸。一页是一段简短的商业场景描述,关于一家小型设计工作室面临客户压价和竞争对手抄袭的双重困境。另一页,则是空白的,只在顶端印着一行字:如果你是工作室负责人,接下来48小时,你会优先做哪三件事?并简述理由。
没有复杂的背景资料,没有海量的数据,只有一个简单的场景,和一个开放式的问题。
这不像是一个严谨的商业分析,更像是一场……即兴的思维面试。
陆承晔捏着那两页薄薄的纸,瞬间明白了霍展霆的意图。他不再满足于看他消化书本知识,也不再给他现成的资料去分析。他要开始考核他独立思考和快速决策的能力了。
48小时。三件事。
压力无形,却瞬间笼罩下来。
“我……需要现在回答吗?”陆承晔擡起头,看向林特助。
“不必。”林特助微微躬身,“您有48小时思考。完成後,将答案发至之前的邮箱即可。霍总说,没有标准答案,只看您的思考逻辑。”
说完,他便再次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书房里恢复了安静,但陆承晔的心却再也无法平静。他反复阅读着那段简短的场景描述,试图捕捉每一个关键信息。客户关系丶价格压力丶知识産权丶竞争对手……一个个要素在他脑海中盘旋。
他站起身,习惯性地在窗边踱步。这一次,他没有现成的报告可以查阅,没有清晰的框架可以套用,他必须完全依靠自己这段时间积累的知识和……直觉。
优先处理哪三件事?理由是什麽?
他坐回沙发,拿出新的纸笔,开始罗列所有可能的选择,分析其利弊,权衡其紧迫性和重要性。这比他写读书笔记要困难得多,因为它没有边界,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下午的时间,就在这种反复的推敲和自我质疑中飞快流逝。直到管家来请他用晚餐,他才勉强列出了几个可能的行动方向,但远未形成清晰的思路。
晚餐时,他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脑海里还在不断演绎着各种可能性。霍展霆依旧没有回来,这让他松了口气,至少不用在对方那极具穿透力的目光下用餐,这无形中减少了他的压力。
然而,当他晚上洗完澡,穿着睡衣走出浴室时,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同。
主卧里,那股已经被他习惯了的丶沉稳内敛的雪松焚香,似乎……变得浓郁了一些。不是易感期时那种躁动尖锐的浓郁,而是一种更深沉丶更厚重,仿佛古木在寂静中无声积蓄力量的压迫感。
而且,那气息不再均匀地弥漫在空气中,而是如同拥有指向性一般,丝丝缕缕地丶不容拒绝地缠绕在他周围,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丶隐秘的渴求。
陆承晔的脚步顿在浴室门口,心脏没来由地加速跳动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