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初露的锋芒与无声的注视
那份代表着信任与考验的文件,沉甸甸地压在陆承晔心头,也点燃了他眼底沉寂数日的火焰。退缩与彷徨在那场充满力量与掌控的“训练”後,似乎被强行碾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破而後立的丶近乎冰冷的专注。
他不再去思考与霍展霆之间那笔糊涂账,也不再纠结于那些混乱的心绪。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突如其来的项目中。这是霍展霆划下的新战场,他必须赢。
谈判前期的准备工作繁琐而艰巨。他需要彻底吃透那份冗长的技术授权协议,理解每一项条款背後的法律风险和商业意图;他需要深入了解合作方——星辉科技——那个管理混乱却手握关键专利的团队,他们的核心诉求丶内部派系以及潜在的软肋;他更需要制定出多套谈判策略,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林特助为他提供了所有必要的支持,但不再像以前那样事无巨地地指导。霍展霆的命令是“全权负责”,这意味着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陆承晔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夜以继日。咖啡成了续命的良药,屏幕的冷光映亮他日益消瘦却愈发坚毅的侧脸。他查阅了大量类似的技术授权案例,甚至调动了信息中心的资源,对星辉科技的几位核心成员进行了更深入的背景分析。
他发现,星辉科技那位看似咄咄逼人的CEO,其实正面临着来自投资方的巨大压力,急于变现;而那位有些倨傲的首席技术官,则对自身技术有着近乎偏执的珍视,担心在合作中失去主导权。
掌握了这些,陆承晔心中的方案逐渐清晰。
第一次正式谈判,设在霍氏集团总部大楼的顶层会议室。
陆承晔穿着一身熨帖的深灰色西装,独自一人走进会议室时,能明显感觉到星辉科技那边几位代表眼中闪过的惊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一个如此年轻丶甚至看起来有些过于漂亮的Omega,来主导这样金额庞大的合作谈判?
霍展霆没有出现。但陆承晔知道,他一定在某个地方,通过监控注视着这里的一切。
谈判开始,星辉科技的CEO果然率先发难,试图在授权费用和分成比例上擡高价格,语气强势。
陆承晔没有急着反驳。他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下,直到对方说完,才擡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位因为他的沉默而略显疑惑的CEO。
“王总,”陆承晔的声音清晰而平稳,不带丝毫怯场,“我理解贵方对自身技术价值的认可。不过,在讨论具体数字之前,我们或许可以先明确一下贵方B轮融资的对赌协议中,关于下一季度营收增长的具体条款?以及,如果无法完成,贵方核心团队需要承担的股权稀释比例?”
他的话速不快,每一个字却都像精准的针刺,扎在对方最敏感的神经上。
王总的脸色瞬间变了,他旁边的财务总监更是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这些内部核心条款,对方怎麽会知道得如此清楚?
陆承晔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继续用那种平稳的丶却带着无形压力的语调说道:“至于技术主导权的问题,我想CTO张博士应该更关心的是,如何确保我们的工程师团队能够完全理解并正确应用‘海森堡III型培养基’失效後,贵方预备采用的替代方案的稳定性数据?毕竟,这关系到後续所有産品的良品率。”
他将目光转向那位一直沉默的技术官,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尊重与专业:“我这边初步看了一下数据,新培养基在极端温度下的酶活衰减率,似乎比贵方提供的标准报告高了零点三个百分点。这个偏差,不知张博士是否有合理解释?”
那位张博士的额头瞬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个细微的数据偏差,连他们内部都争议不断,对方竟然……
接下来的谈判,节奏完全被陆承晔掌控。他不再是一个被动回应者,而是成了一个精准的狙击手,每一次开口都直指对方要害,用无可辩驳的数据和逻辑,将星辉科技试图构筑的优势一一瓦解。他不再仅仅代表霍氏的利益,更像是一个冷静的裁判,将合作双方的优势劣势摊开在桌面上,逼对方做出最理性的选择。
他言语犀利,却不失风度;态度强硬,却始终保持着对技术和对手的基本尊重。
会议室隔壁的观察室内,霍展霆坐在单向玻璃後,面无表情地看着屏幕上那个在谈判桌上挥洒自如丶光芒初绽的年轻人。
陆承晔的变化是惊人的。褪去了最初的青涩与不安,洗去了病弱的苍白,此刻的他,像一块被精心打磨後终于露出内里华光的璞玉。冷静,自信,敏锐,甚至带着一种与他Omega身份不符的丶隐隐的侵略性。
那是一种……独属于他陆承晔的锋芒。
霍展霆的指尖无意识地在座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深邃的眼底映着屏幕的光,一片沉静,看不出喜怒。但站在他身後的林特助却能感觉到,周遭那股常年冰封的气息,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丶难以察觉的波动。
谈判持续了三个小时。
当陆承晔拿着那份基本按照他预设方向达成的丶条件优渥的合作备忘录走出会议室时,星辉科技那边的几位代表脸色都不太好看,但眼神里却多了几分心有馀悸的佩服。
陆承晔没有理会身後的目光,他径直走向电梯,直到电梯门合上,隔绝了外界,他才微微松了口气,後背渗出些许冷汗。独立面对这样的场面,压力远超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