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得益于徐八一的建议,以及铁路没有任何犹豫的接受她的建议。
他当场迅速调整了撤侨计划。
一是让馆长派人联络解决军舰外交准入最近的港口,以及停靠和拖船协助等事宜。
二是联系海军,给出当下安全形势的评估和预判,申请调用最近的军舰。
这天夜晚,三艘舰向塞利昂近港海域高速机动。它们的工作执行状态由护航转为撤侨。
在疾驰入港後,提前等待在码头的大量侨民便迅速登舰驰离。
老A们分工明确,有序完成人员核准丶安全警戒,危险甄别等工作。
撤侨快接近尾声时,袁朗带着老A们最後一次周边防卫。
防卫路线为海港线加向西三公里的工业区。
在驱车回程的一段路上,忽然出现暴乱分子频频跑过,随之而来的是漫天流弹,这正是两夥武装分子在旁若无人地激烈火拼。
他们硬着头皮坐着车穿过这片被虎视眈眈的区域。
本以为这场人数规模还不算大的族群械斗不会波及旁人,结果前方五百米处毫无预兆朝这边一顿开枪扫射,车被迫停下。
徐八一向袁朗请示下车。
後者一把抓住她的手腕,那眼神简直像她要去送死。
徐八一笑笑:“队长放心,这场面我不是第一次遇见。先交涉,保证绝不起冲突。”
袁朗有点儿气闷,任何时候他都不愿意徐八一冒在危险前头,但他也深知她是一个对局势有把握可信赖的人。
他命令车上所有人进入战备状态,他们屏住呼吸,看着徐八一跳下车,一旦有异动他们会立即据势行动。
徐八一在车外开出三道冲天枪,打停了前方的扫射。
这是停火商量的意思,但在隔壁某些战争国家,三枪或许有示警或者挑衅的意思。如果不是有绝对把握,乱鸣枪就是找死。
按袁朗的惯例,他本该把塞利昂前两个世纪的历史都摸透。
但这次出征突然,在不太了解塞利昂底层争斗的情况下,他们这些人只能郁闷地呆在车内,像新兵蛋子一样被徐八一保护着。
鸣枪後,徐八一立刻用塞利昂语言说话,透过厚厚的车壁,声音已经被隔绝得很微弱,但内部极其安静,老A们在沉默谛听。
过了一会儿,徐八一安全上车,她的帽子有些歪,那是被靠近的武装分子用枪管掇歪的。
齐桓冷着一张脸替她摆正。
袁朗内心的镇定代替了不安:“你们说了些什麽?”
徐八一没有先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嘱咐驱车的老A改道,由原先的右转改为直行。
然後她哈哈一笑,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话在哪里都行得通。”
衆人愣了一秒。
袁朗大概猜测:“你让他改道,是想去你交涉一方的敌对部落?”
徐八一为他竖了个大拇哥:“一下车我就通过服饰判断了他们的种族,然後率先问起他们逊尼族在哪个方位,这是他们最交恶的种族。”
吴哲:“他们一定很疑惑你为什麽问起这个种族。”
徐八一扬眉:“我说我是随队翻译,我们的军队奉命去捉拿逊尼族某个家族,因为他们中有人伤及我们国家官员性命了。”
她手一摆:“然後他们就放行了。”
一名老A发自内心地咋舌:“你真是勇猛啊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