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查,自然就很容易查到赵观柔。毕竟她的脸实在是让人忽视不了。这张脸的出现,就是最大的异常。
梁立烜到最后也拿不出证据说柴子奇就是亲眼看见过她,但这并不要紧,因为他直接就将自己绑了过来亲自审问了。
她死了。可他从未想过为她报仇、查出她的真正死因,反而一门心思揪着那点无中生有的破事不放,慷慨地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物力,这样大的动静,一定要闹到他的所有臣下都知道自己是个不贞的、背叛了丈夫的荡妇,他才肯安心。
这个人,真是凉薄得让人遍体生寒。
赵观柔告诉自己,她不该在乎这些。
于是她提笔逐字逐句将韩千年的这些话一一抄录了下来。
梁立烜冷漠地俯视着她的动作,他是在观柔抄了一半的时候才发现不对劲的,当即喝了一声让她停下。
观柔便乖顺地停住了手中的笔,将抄了一半的纸张递到梁立烜面前请他过目。
皇帝确实没想到自己刚才随手丢给赵观柔的东西竟然是韩千年上给自己的密报。
他有过转瞬即逝的不悦。这东西并不是什么机要的密报,所以韩千年就夹在平常的奏表中呈了上来,没想到竟然误打误撞让这赵氏女给看见了。
但梁立烜并未过多的理会这种不悦的情绪。他看着赵氏女所抄录在纸上的字迹,心口越发冷了下来。
不像她,真的不像她写出来的字。
一点她的影子都没有。
赵女的字迹看上去笨拙许多,写得也稍显小气扭捏,看上去就不是经常写字之人的手笔。
从前赵观柔跟随在他身边,经常代他处理一些机要军报文件,她习惯了在这个世道上如从政的男子一般批复政务文书,下笔时雷厉风行,外人根本不敢相信能写出这样字迹的人竟然会是他的夫人。
梁立烜难掩眸中的失望。
真的不是她么?
人的字迹笔锋,也是骗不了旁人的。
他再度看向那个赵女,拼命地想从她身上找出几丝相像观柔的地方,一如他当年拼命地想要找出东月相似自己的证据。
然而看了许久,他最终只是疲倦地抬了下手,吩咐心腹将她送回去,便没再和她说过一句话了。
用我一生向你赎罪。
赵氏女离开后,梁立烜独自一人来到了合璧殿。
若说当今邺宫之内旁人轻易不能随意踏足的地方,大中殿是头一位,那么合璧殿就是第二位。
自五年前那场烧得照亮了半边黑夜的大火熄灭后,曾经的合璧殿便成为了一片弥漫着黑灰的废墟。
邺帝梁立烜在半年后命人重新修合璧殿,——但是这种修倒更像是在做法,邺帝命人以昂贵的琉璃瓦搭建宝殿的屋檐,整个合璧殿同寻常的宫苑是不一样的,它像是一只倒扣过来的大碗,牢牢遮蔽住了合璧殿上空的所有光亮,将整个合璧殿都死死盖了起来,像是在镇压什么东西似的。
从外面远远地望一眼过去,简直像是一口巨大的棺椁,散发着阴森阴森的气息。
关于合璧殿的传说,早些年宫里是很长时间都没停过的,各种鬼神之说更是传了又传。
宫人私下都传着说,那里头葬着邺帝原配赵夫人的尸骨,赵夫人的魂魄一直都被压在那下面,是邺帝不允她自由。
他们说,赵夫人的怨气极重,因为她陪伴了邺帝多年,最后皇帝大业已成,却嫌弃赵夫人青春不再、容颜老去,于是便抛弃了跟随自己多年的结发妻子,转而迎娶了旁人,赵夫人的冤魂日日都在合璧殿里头飘荡着,亲眼看着邺帝和他的郭皇后是如何恩爱的。
至于放那把火的人,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赵夫人知道邺帝没有册封自己为皇后,心灰意冷之下,故意在郭皇后入宫那日纵火自焚,就是存心不想让郭皇后心里舒服的。
又说是魏淑妃、乔贤妃或是吕婕妤她们的宫人干的,因为她们从前做幽州侯妾室时,便与赵夫人不睦。
或说是郭家的人干的,是郭太后,又或者是郭皇后,毕竟郭太后这个婆母以前就对久未生养的那个儿媳赵氏十分不满意,只有赵氏死了,郭家的女子才能入宫做堂堂正正的皇后。
再后来,薛贵妃薛兰信承了盛宠,成了邺宫的第一宠妃,无限风光荣华。竟然也在那些人的嘴里传出了是薛贵妃害死的赵夫人。世人的眼里,从前跟在主子身边伺候的奴婢,在主子死后却爬上了男主人的床,料想也是心机颇深的女子。
除此之外的种种说法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龙徽元年的冬日里,梁立烜暴怒之下杖杀了一百多个乱传闲话的宫人内监,据说血水流在长街上面,冲了半夜才冲干净。
自那之后,满宫哗然,再也无人敢在明面上提合璧殿半个字。
加之后来的宫人多有从外面才选进宫的,对从前的旧事并不十分清楚,于是这两三年来渐渐地就没人说了,更是连私下里同自己的同伴表示好奇的小宫娥们都没有了。
合璧殿外有上百名邺帝的心腹亲卫守卫在此。
梁立烜命人重新修建的合璧殿是没有窗户的,不仅没有窗,连大门都没有。
要进入内里,靠的是梁立烜当年命匠人们修的一条地道。
而地道的入口则在大中殿梁立烜寝居之内。
步入地道后梁立烜便觉得一阵寒气涌来。地下常年阴冷,这倒也是常事。
因为不见天光,地道的两旁每隔几步就立着一盏高高的烛台,上面错落放置着四五盏特制的粗壮蜡烛,一支就可以燃烧至少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