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俏愣了愣,半响才说道:“以前我还真没发现你有这一面。”
“现在发现也不晚。”陆天风搂着厉俏,低头亲了一口。
厉俏躲闪了两下,便抬头迎了上去。
俩人现在是完全不背着萧尘了。
****************************
奶牛养殖基地如火如荼地建设着,陆天风去看了几次,朱胜男一直在工地盯着,头上身上都是尘土,看着还挺上心的样子。
看来自己以前小瞧了这个丫头了!
陆天风说了几句鼓励和表扬的话,朱胜男的表情故意显得并不在意,但能看出干劲更足了。
基地这边进展顺利,陆天风也就放下心来,开始着手想办法怎么解决农户买牛补贴的问题。
但是,他越研究越头疼,面对众多的农户,任何规则都显得漏洞太多。比如,他买了头淘汰的奶牛,一共花了三千元,但告诉你是一万元买的。你补给他三千,他转手卖给杀牛的都赚钱。这还算好的,如果他转手卖给了其他农户,其他农户又来申请补贴,如此循环那还得了。
确实如厉俏说的,萧尘建议的做法,不仅风险大,而且费力不讨好,有可能招致一片讥声和骂声。
他找到萧尘,把心中的顾虑和盘说出:“这事太费劲了,万一涉及上百户,牛又这么分散,如果一一甄别,那就得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势必让那些想钻空子的人不满,引发一些负面情绪。”
“我来想办法吧!”萧尘说道:“到时我拿个方案,你看看行不行,行的话就弄,不行的话就算!”
陆天风一脸无奈地望着萧尘:“你何苦呢?”
萧尘说道:“你要今天没事,咱们一块下去转转,有时候,在办公室里想不出办法,到田间地头,可能到处是办法。”
陆天风觉得没能了却萧尘的愿望,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便一口答应下来:“好啊,群众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嘛,走,我今天跟你拜师去!”
俩人叫上许静,驱车直奔乡镇。
走了几个村,和村干部和一些有养牛积极性的农户谈了谈,尽管没有什么明确的思路,但是陆天风觉得可能自己以前的担心有些过了,大部分农户还是好的,并没有想到那些歪点子。
但是,也决不能掉以轻心,这种漏洞一旦被发现,原本的规矩人也会立刻不规矩起来,学好不容易,学坏一瞬间,毕竟有利益在这摆着。
“你今天从老师那学到了什么东西?有解决办法了吗?”去最后一站的路上,陆天风问萧尘。
“我确实有个初步的想法。”萧尘说道。
“行,最后一站了,你不想说就憋着吧。”陆天风没有再问。
等来到金牛乡座谈的时候,有个农户说了一句,我们各个家里养个一头两头的,不耽误干农活,肯定是成本低,但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买饲料啊,卖奶啊,我们肯定买的贵,还卖的便宜,要是我们这些散养户能抱团,那就好了,跟饲料厂也能谈价,跟收奶的也能谈价。
陆天风心里一动,有个不成熟的念头闪现出来。
回农林局的路上,陆天风对萧尘说道:“我有一个办法,你猜猜。”
“成立合作社吗?”萧尘问道。
“建一个集体牛场!”陆天风说道。
“这方法好,唯一就是群众不怎么方便了。”萧尘说道。
“你毛病太多了!”陆天风不满地说道。
“你这个方法好,比我的好,再结合一下更好!”萧尘笑道。
“你别管了,这事我包你满意!”陆天风有些兴奋起来,这件事办好,不光萧尘满意,恐怕连许梦宁都会非常满意!
陆天风心里有了数,回到局里开始布置,先让各乡镇摸底各村养奶牛的积极性情况。
情况很快报了上来,金牛乡不愧是名字带牛的,养殖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几个乡镇,而且现在就有不少养两三头以上的农户,最让陆天风高兴的,是这几个村竟然都挨着很近。
陆天风去找乡镇和村里谈了谈,很快谈拢,由镇上和村里出地,农林局负责建设,然后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整个牛场,由农户们自己组织,自己管理,选出信得过的人,统一购料,统一销售。
也确实如萧尘讲的,村间地头有的是办法,这些农户很快制定了一些规则,比如牛场中凡是享受了补贴的奶牛,一律不得外卖,只能场内转卖,卖的时候连补贴一块转。
这些事,政府部门不好监督和插手,但他们内部监督起来就简单多了,谁家几头牛都清楚得很。
两个月后,一个养殖基地和一个合作牛场就相继开始进牛了。
朱胜男按照陆天风和萧尘的叮嘱,进的全部是一万五千元以上的优质奶牛。但农户这边就良莠不齐了,有些总是不听话,进了些五六千块的牛,但买的便宜,养起来贵,吃的不少,产奶少,尤其是后代也不行,最后还是被迫淘汰,这是后话。
基地和牛场开业的时候都很热闹,现在也正好是缺奶的年头,几乎每个养殖户都能赚钱。
陆天风回想并盘算着三聚氰胺事件的时间,到时候得提前解决了那个奶牛养殖的灭顶之灾,别的地方他管不了,但是黄北区的他得负责。
又过了半个多月,见一切都上了正轨,包括许梦宁交代的其他几件事也都已经落实好,陆天风便主动去找了许梦宁,请她视察一次农业。
“你确定都准备好了?”许梦宁也听到了一些传闻,但两个多月就敢让她看,也有点出乎了她的预料。在她心里,如果半年左右能做好,她就能给个高分了。
一周后,许梦宁视察了农业,陆天风安排的点,几乎都是上次调研时许梦宁点到的。
许梦宁的满意溢于言表,尤其是对那个合作牛场,不吝赞美之词,说这项工作可以好好总结一下,既有标杆龙头,又有千家万户,工作就是要这样,既要胸怀国之大者,又不能忘了万家灯火。既要支持大,也要照顾小,要打造实力雄厚,有竞争力、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也要照顾到薄弱的农家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