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三十六章鼎定乾坤
引语:
"种师道的十万西军在城外列阵时,我独自单骑出城。当他看到我手中先帝的密诏,这位沙场老将滚鞍下马:‘老臣……愿效忠新朝。’"
---
新朝初立,龙椅尚未坐暖,十万西军已然兵临城下。种师道,这位成名三十年的沙场老将,在汴京西郊的牟驼岗上扎下连营。西军精锐沿着山势一字排开,旌旗遮天蔽日,枪戟如林。中军大帐前,"清君侧"三字大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剑。
垂拱殿内,气氛凝重如铁。新铺的蟠龙地毯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却无人敢擡头直视龙椅上那位青衫素雅的新君。
"陛下,"卢俊义指着巨大的沙盘,眉头紧锁,"种师道用兵老辣,十万西军都是百战精锐。您看他的布阵,中军稳守牟驼岗制高点,左右两翼呈钳形展开,这是标准的围城阵型。"
吴用轻摇羽扇,语气沉重:"更麻烦的是,城内还有不少赵宋旧臣心怀异志。昨日夜间,我们已经抓获了三批试图往城外传递消息的细作。若是内外呼应,後果不堪设想。"
杨八妹银枪顿地,发出清脆的响声:"怕什麽!大不了出城决一死战!飞凤营愿为前锋!"
"不可。"林冲沉声道,他曾经在西北与西军交过手,最清楚这支军队的厉害,"西军擅长野战,尤其种师道麾下的铁鹞子营,来去如风。我军仓促迎战,胜算不大。"
董平也附和道:"况且我军刚经历连番大战,士卒疲惫。若是强行出战,只怕。。。"
衆将议论纷纷,唯有燕青端坐龙椅,默然不语。她手中把玩着一块温润玉佩,那是今早在延福宫与赵佶密谈时,这位逊位之君赠予的信物。玉佩上刻着"天下为公"四个篆字,在殿内的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诸位,"燕青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出奇,"朕要亲自去见种师道。"
"不可!"
"万万不可!"
殿中顿时一片反对之声。卢俊义第一个跪倒在地:"陛下初登大宝,岂可轻涉险地?若是种师道起了歹意。。。"
李师师急步上前,凤冠上的珠翠微微颤动:"种师道此人最是固执,当年连童贯的面子都不给。陛下若是亲自前往,万一有个闪失,这新朝。。。"
燕青擡手止住衆人的劝阻,从怀中取出一卷明黄绢帛:"你们看这是什麽。"
绢帛展开,竟是赵佶的亲笔禅位诏书,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天命已改,神器更易",末尾盖着传国玉玺的鲜红大印。那印泥是用朱砂混合金粉特制,在光线下泛着独特的金属光泽,绝难仿造。
"这是。。。。。。"吴用目瞪口呆,"先帝竟然。。。。。。"
"昨夜朕与赵佶长谈至三更。"燕青缓缓道,目光扫过殿中衆臣,"他自知大势已去,也看清了天下疾苦。这份诏书,是他心甘情愿所写。"
她站起身,龙袍曳地,发出沙沙的声响:"这种师道最是忠君,若是见到先帝亲笔诏书,必不敢造次。"
卢俊义仍然不放心,额头紧贴地面:"可是种师道万一不信,或者假装相信,趁机对陛下不利。。。。。。"
"所以朕要亲自去。"燕青的语气不容置疑,"有些险,必须冒。若是能兵不血刃收服西军,可免去多少生灵涂炭?"
她走到殿门前,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西军营寨:"传令下去,开西华门,备马。"
秋日的牟驼岗,西风猎猎,卷起满地枯叶。种师道端坐马上,望着远处洞开的汴京城门。这位老将银甲白袍,虽年过六旬,依旧威风凛凛。他身後的西军将士个个神情肃穆,这些都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兵,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大帅,"副将种浩低声道,他是种师道的侄儿,"城门开了。"
只见一骑白马缓缓出城,马上一人青衫素雅,未着甲胄,正是燕青。她单骑独剑,在十万大军的注视下从容而行。秋风吹动她的衣袂,远远望去,竟似谪仙临凡。
种师道眯起眼睛,手按剑柄:"好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