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花荣也收起了弓箭,沉默不语。
燕青却道:"诸位哥哥擡爱。但小乙资历尚浅,不敢担此重任。依我看,还是由卢员外。。。"
"不!"卢俊义断然拒绝,"为兄年事已高,魄力不足。梁山需要的是你这样的年轻俊杰!"
他走到燕青面前,取出梁山大印,郑重递上:"小乙,接印!"
燕青看着那方沉甸甸的大印,手微微发抖。她想起李师师密信上那三个字:"可取而代之"。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
这不是权力,是责任。数万弟兄的性命,梁山的未来,都系于此。
她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突然——
"报!"一个喽啰急匆匆跑来,"朝廷使者到了山下,说要见宋头领!"
衆人脸色都是一变。这个时候朝廷来使,绝非好事。
燕青却笑了:"来得正好。"
她接过卢俊义手中的大印,高高举起:"传令下去,摆香案,开寨门,我要亲自会会这位朝廷使者!"
半个时辰後,聚义厅内香烛高燃。燕青端坐主位,左右分别是卢俊义和吴用。一百单八将分别两旁,旌旗招展,刀枪林立。
朝廷使者是个面色倨傲的中年文官,见到端坐主位的燕青,愣了一下:"你是。。。"
"梁山泊主燕青。"燕青淡淡道,"使者有何见教?"
那使者脸色一变:"燕青?宋江呢?"
"宋江德行有亏,已经退位。"燕青语气平静,"现在梁山之事,由我做主。"
使者强压怒气:"本官奉童贯太尉之命前来。太尉有令,着你等立即接受招安,否则大军一到,玉石俱焚!"
"招安?"燕青笑了,"可以。但我有条件。"
她取出一卷文书:"这是我拟定的《梁山议和条款》。第一,梁山保持独立,朝廷不得干涉内政;第二,朝廷须承认梁山对八百里水泊的管辖权;第三。。。"
"荒谬!"使者打断她,"朝廷天威,岂容你等讨价还价?"
燕青也不生气,只是对石秀使了个眼色。石秀会意,大步出厅。
不多时,厅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透过厅门,可以看到一队队梁山人马正在调动,刀枪如林,旌旗蔽日。
燕青这才缓缓起身,走到使者面前:"请使者回去转告童太尉。梁山不是软柿子,要打,我们奉陪;要和,就按我的条件来。"
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送客!"
使者脸色铁青,却不敢多言,悻悻而去。
看着使者远去的背影,燕青转身面对厅中衆人,举起手中的大印:
"从今日起,梁山改旗易帜!我们要让天下人知道,这梁山,再不是任人宰割的草寇!"
厅中沉默片刻,突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燕青!燕青!燕青!"
声浪如雷,震得厅瓦都在颤抖。
燕青站在欢呼的中央,感受着这山呼海啸般的拥戴,心中却异常平静。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前路漫漫,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在等着她。
但至少在这一刻,梁山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
(第三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