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听说周云初最近都在照顾慈幼局孩子们,周记铺子捐了很多物资,自己的师弟无念作为崇福寺住持刚捐款,自己也表示要捐一千贯,给孩子们添加些柴米。
周云初当场愣在原地,双手合十:“两位方丈都是大慈大悲之人,今日有缘,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两位可愿意听一听?”
“周娘子不妨直言。”
周云初:“可否成立一个慈幼局封桩库,贵寺捐款的两千贯丶周记捐赠的物资钱财,都进入这个库,专门用于教养慈幼局的孩子,我想邀请两位方丈作为封桩库的监督人,每月不定期抽查账册,巡视慈幼局孩子教养情况。不知两位可愿意?”
无念也知道穷苦老百姓养不起孩子,就弃养,等于杀生,能被慈幼局收养的孩子,已经算是幸运。
若是可以减少杀虐,何尝不是件善事,与佛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理念不谋而合。
思忖半刻後,便开口:“自然愿意,另外我愿意牵头,去问问汴京其他寺庙是否愿意加入。”
无尘点头,看向周云初:“支取使用,可以参考寺庙资産管理条贯。”
几天後,汴京一百二十寺,大多都捐了一千贯,有的捐了布料丶瓜果丶米面,成立慈幼局封桩库管理委员会。
每月初一十五,从一百二十寺抽调三人小组来巡查。
·····
万福园。
赵佣翻了翻慈幼局封桩库账册,十万两千贯,柴米油盐丶布匹果蔬若干,再看着眼前人,老实巴交低头站着,纤瘦,晒黑了。
汴京一百二十寺,大和尚们富的流油,一个大相国寺质库浮财百万贯不止,每月五次万姓交易大会,所得皆在万贯以上。
哪怕他作为大宋官家,看的也眼红。
从他亲政开始,就一直想把大和尚们的资産抄了,进他的封桩库,打战丶修黄河河道丶救灾,哪里都需要钱。
虽然大和尚们平常也搞些施粥治病,但是挡不住花式收钱。
质库借出去二十贯,两个月利滚利收账三十贯。老百姓抵押一块羊脂玉价值百贯,质库只给估价十贯。
可是偏偏信仰佛教的人太多了,前朝後宫,遍地都是佛家有缘人,向太後每日都要礼佛,每逢节点,就要捐香火钱。
这怎麽行,大宋的和尚,也得讲政治。
河北水灾,淮南旱灾,黄河改道,赵佣就想让他们出钱,他们不出钱,赵佣还真不能强硬着抢钱。
“周云初,跟和尚化缘,你真是千古第一人呐。”
周云初擡头,瞥见赵佣眼中,露出一种交织着震惊与服气的神色。
“官···官家,不是我跟他们要的,他们非要给。”周云初睁着一双老实巴交的杏眼,努力的证明,她真没跟和尚化缘。诊费做捐款,而已。
赵佣嘴角抽搐,汴京一百二十寺都捐了,整个汴京城都知道了。
“还缺什麽,直接说。”
周云初大气不敢喘,声音很小:“缺人,翰林丶禁军教头丶太医各三名,建立回访条贯,定期巡查那些收养孩子的家庭。”
赵佣不说话,微笑着看她一会,才道:“这些朕派人过去,还有没有别的?”
周云初品了品,还要什麽别的吗?好像真没有,老老实实道:“回官家,没有。”
冯景都替她着急,汴京一百二十寺都捐了,你面前的是官家啊,他都在问缺什麽了,结果她说没有。
“朕给慈幼局的孩子们添一百亩官田。下去吧。”赵佣心累,还得塞给她,当皇帝有时候也要做做表率,表达一下朕也是很关心慈幼局孩子们的。
周云初皱眉,一百亩田,两三百贯,她也买得起,不过还是替慈幼局的孩子们谢恩,行礼。
等她走後,赵佣看向冯景,自言自语道:“跟和尚化缘,她是怎麽想的?”
周云初出了厅堂,掏出一份果苗签收名单,朝廷几十个单位,等到秋天果树成熟时,还可以再化一次缘。就从要果苗最多的三衙开始。
我们不说钱,我们说缘。
-----------------------
作者有话说:大宋风流和尚们很富裕,抱着姑娘念着经,不负如来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