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晨光满院,墨香初染
江南的清晨,总是带着湿漉漉的温柔。
方府後院的梨花开得正好,雪白的花瓣沾着晨露,在熹微的晨光中晶莹剔透,微风拂过,落英缤纷,如同撒下一场细碎的雪。庭院中央的池塘里,荷叶上滚动着露珠,几只早起的锦鲤在水中悠闲地游弋,漾起一圈圈浅浅的涟漪。
小燕子——不,现在是方慈了——正坐在窗边的梳妆台前,由母亲方夫人亲自为她梳理长发。
她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软绸襦裙,领口袖边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样,衬得她本就白皙的肌肤愈发莹润。洗去了病容的脸颊,透着健康的粉晕,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像浸在清泉里的黑曜石,此刻正好奇地打量着铜镜里的自己。
这张脸,比她前世十六岁时要圆润些,少了几分街头奔波的风霜,多了几分娇养的灵动,眉眼间依稀能看出未来的轮廓,却又干净得不染一丝尘埃。
“慈儿,发愣呢?”方夫人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她正用一把桃木梳子,轻柔地将方慈乌黑浓密的长发梳顺,“今天感觉好多了吧?大夫说你身子底子弱,这场病刚好,可得仔细着些,再不能像前几日那样疯跑了。”
方慈回过神,对着铜镜里的母亲甜甜一笑,露出两颗小小的梨涡:“知道啦娘,我以後一定乖乖的,不惹您和爹爹担心。”她说着,还俏皮地眨了眨眼。
看着女儿灵动的模样,方夫人的心都化了,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指尖的温度温暖而柔软:“你呀,就会哄娘开心。不过你能好起来,娘就放心了。”她将方慈的头发分成几缕,灵巧地编起,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你爹爹今早特意让人去镇上买了你爱吃的桂花糕,一会儿梳洗好了,咱们就去前厅用早膳。”
“太好了!谢谢娘!”方慈眼睛一亮,前世在宫里吃惯了山珍海味,却总惦记着街头那一口简单的甜香,如今能在家吃到母亲口中的桂花糕,心里暖融融的,像揣了个小太阳。
这时,房门被轻轻推开,方严走了进来。他换了一身月白色的长衫,腰间系着同色的玉带,身姿挺拔如松,俊朗的眉眼间带着清晨的清爽。看到梳妆台前的母女俩,他嘴角扬起温和的笑意:“娘,妹妹,准备好了吗?爹爹已经在厅里等着了。”
“就好就好。”方夫人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很快便将方慈的长发梳成了一个温婉的双环髻,又取过一支镶嵌着细小珍珠的发簪,轻轻插入发髻中,“看看,我们慈儿多俊。”
铜镜里的少女,发髻精致,眉眼弯弯,褪去了昨日的病气与茫然,活脱脱一个娇俏可人的江南闺秀。方慈看着镜中的自己,心中感慨万千——这才是她本该拥有的生活啊。
她站起身,对着方严甜甜地喊了一声:“哥!”
方严笑着走上前,目光落在她发间的珍珠簪上,眼底闪过一丝宠溺:“嗯,精神多了。走,去吃早膳,再晚桂花糕可要被爹爹偷吃光了。”
“爹爹才不会呢!”方慈不服气地皱了皱鼻子,伸手挽住方严的胳膊,又朝母亲伸出另一只手,“娘,我们走!”
方夫人笑着握住女儿的手,一家三口说说笑笑地穿过庭院,走向前厅。石板路上落着花瓣,空气里弥漫着花香丶草木的清香,还有远处厨房飘来的淡淡的甜香,一切都美好得像一场不真实的梦。
方慈紧紧牵着父母的手,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暖,脚步轻快。她偷偷打量着身边的方严,他侧脸的线条俊朗分明,走路时脊背挺得笔直,眼神温和却又带着一股沉稳的力量——这就是她的哥哥,前世那个为了她浪迹天涯丶最终却没能相守的萧剑。这一世,他叫方严,是她可以依靠的兄长,他们可以一起守护爹娘,守护这个家。想到这里,她的眼眶又有些发热,连忙低下头,用袖子悄悄擦了擦。
“怎麽了,慈儿?”方夫人察觉到女儿的小动作,关切地问,“是不是还有哪里不舒服?”
“没有没有!”方慈连忙擡起头,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眼睛弯成了月牙,“我就是太高兴了!今天的天气真好,桂花糕肯定也很好吃!”
方严揉了揉她的头发,眼底带着了然的温柔:“傻丫头。”
前厅里,方老爷方之航早已坐在桌前等候。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锦袍,面容儒雅,颔下留着三缕短须,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正低头看着手中的书卷。听到脚步声,他擡起头,镜片後的眼睛温和地看向门口:“醒了?快来坐。”
桌上已经摆好了丰盛的早膳:雪白的米粥冒着热气,几碟精致的小菜色泽鲜亮,还有一碟叠得整整齐齐的桂花糕,金黄诱人,散发着甜糯的香气。
“爹爹!”方慈松开父母的手,几步跑到方之航身边,甜甜地喊了一声。
方之航放下书卷,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看着女儿活泼的样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病好了就好,看你这精神头,为父就放心了。”他伸手摸了摸方慈的头,掌心温暖而宽厚,“快坐下吃饭,刚退烧,多喝点粥暖暖身子。”
“嗯!”方慈乖乖坐下,拿起勺子舀了一口米粥,温热的米粥滑入喉咙,带着淡淡的米香,熨帖得她心里暖暖的。她又夹起一块桂花糕,咬了一小口,甜而不腻的桂花香气在口中弥漫开来,让她忍不住眯起了眼睛,露出满足的表情。
看着女儿吃得香甜,方夫人和方之航相视一笑,眼底满是慈爱。方严也安静地坐下用餐,时不时给妹妹夹一筷子她爱吃的菜。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餐桌旁,将一家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温暖而和睦。方慈一边吃着饭,一边听着父母和兄长谈论着家常——父亲说最近在看一本新得的孤本,母亲说後院的牡丹该施肥了,兄长说今日要去书院和同窗讨论学问。
这些琐碎的日常,在她听来,却比前世宫里任何盛大的宴席都要珍贵。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步步惊心,只有家人的笑语和饭菜的香气。她偷偷擡眼,看着父母鬓边尚未染霜的发丝,看着兄长年轻挺拔的身影,心中暗暗发誓:这一世,她一定要守护好这份温暖,绝不让任何人丶任何事破坏它。
吃过早膳,方夫人收拾碗筷去了厨房,方之航回了书房。方严则拉着方慈,走到了後院的书房。
这间书房不大,却收拾得干净雅致。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整齐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宽大的书桌,上面铺着上好的宣纸,砚台里磨好了墨,旁边还放着几支粗细不一的毛笔。
“从今日起,你身子好了,该开始跟着爹爹和先生学习了。”方严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支毛笔,递给方慈,“娘说你前几日病中,总念叨着想学写字画画,今天就先从握笔开始吧。”
方慈接过毛笔,指尖触碰到微凉的笔杆,心里微微一动。前世她是街头长大的野丫头,大字不识几个,入宫後才跟着紫薇学了些皮毛,写出来的字总是歪歪扭扭。这一世,她有机会像真正的大家闺秀一样,学习琴棋书画,过上安稳的日子。
她学着记忆中别人握笔的样子,将毛笔握在手中,却总觉得别扭,笔尖摇摇晃晃的,怎麽也稳不住。
方严站在她身後,耐心地纠正她的姿势:“手腕要稳,手指不要太用力……对,就这样,放松些。”他温热的气息拂过方慈的耳畔,带着淡淡的墨香,让她莫名地感到安心。
在兄长的指导下,方慈试着在宣纸上写下一个“方”字。可那笔画歪歪扭扭,像条蚯蚓,完全没有父亲写的那样风骨俊秀。她忍不住吐了吐舌头,有些懊恼地皱起了眉头:“哎呀,好难啊!”
方严看着她气鼓鼓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刚开始都这样,慢慢来。你这麽聪明,一定能学好的。”他拿起另一支笔,在宣纸上写下一个工整的“慈”字,笔锋流畅,结构匀称,“你看,照着这个写,用心去感受。”
方慈看着兄长笔下的字,又看了看自己的“蚯蚓”,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嗯!我一定能学好!”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桌上,将宣纸染成了温暖的金色。少女握着毛笔,聚精会神地练习着,兄长站在一旁,耐心地指点着。墨香在空气中弥漫,混合着窗外的花香,构成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方慈看着宣纸上渐渐变得像样的字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偷偷看了一眼窗外,庭院里春光正好,家人安康,岁月静好。
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远离宫廷的纷争,守着家人,在这江南的晨光与墨香中,安稳地度过一生。那些前世的伤痛与遗憾,就让它们随着落花,消散在这江南的春风里吧。
她握紧了手中的毛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这一世,她要做最好的方慈,守护好她的家,她的亲人。